圖錄號: 790
估價RMB: 180,000-280,000
成交價RMB: 230,000(含傭金)
郭沫若(1892~1978)為紀念屈原逝世2230周年演出作《屈原》批校本
洋裝書 一冊
約1953年作
部分識文:1.同意。2.不要加。3.不要。4.完全照舊。5.同意刪去。6.同意刪改7.這樣改不好,請照舊。8.此句可刪。9.加入上頁靳尚說話之后。10.這二句同意加。11.請恢復。12.不改,請照舊。13.不改。14.不加為好。15.同意恢復原劇本,加添的全刪。16.假如是出城打獵,應該是出城。17.假如作為出城打獵,這兒應該改。18.你知道,國王是最忌諱別人看不起他的。我要當著張儀說屈原在人前夸大嘴,恃無忌憚地批評國王,說國王是木偶,只有他自己在替楚國辦事,楚國離不了他。這樣來暗示屈原懷抱著很大的野心。不用說也還要靠張儀從旁協(xié)助啦。19.南后,你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20.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21.南后,我是尊敬你的。22.你快去把先生找回來吧。(見宋玉不應,回顧眾人)你們哪一位去吧,快去把先生找回來!(余人不應)23.我只是一個木偶……楚國的柱石。24.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嬋娟!嬋娟!25.更大規(guī)模……非難是難以平息的……今晚有大雷電。
著錄:1.《屈原》,郭沫若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
2.《屈原賦今譯》P36-37、131、133-135、179-183,郭沫若譯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
說明:此為郭沫若代表作《屈原》批校本,通篇批校,含作者及他人多次修改痕跡,使用人民文學1952年版,部分修改納入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5月《屈原》第二版(以下簡稱二版)中,可知此稿約作于1953年。
此次批校當與紀念屈原逝世2230周年演出相關。郭沫若任編劇。冊中標有“服裝組”字樣。人物表邊有演職人員名單,包括趙丹、吳雪、白楊、謝添、沈浩、魏鶴齡、顧而已等,即當年話劇《屈原》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公演時的演員。
稿中的修改以更適合口語、表演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時代氛圍為方向,如將楚辭古文改為“用今譯”,對內容進行刪節(jié),將書面語“勞悴”改為更口語化的“辛苦”,點醒內涵(增加“我只是一個木偶”),“二人沉默”改對演員有指示性的“(暗轉)”等。“今譯”或即郭沫若同時期編譯出版的《屈原賦今譯》。檢《郭沫若年譜》,郭于1953年2月至3月間——與批校此稿幾乎同時——先后進行了《九章》《九歌》《天問》等篇章的翻譯,并于同年6月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屈原賦今譯》。對比稿本“今譯”與《屈原賦今譯》,也存在諸如“我脫離群眾而跌交,自惹得人民恥笑”與“不同流俗而被推翻,這是人們之所恥笑的”的翻譯區(qū)別數(shù)處,或可資郭氏屈原賦今譯成書研究工作。
郭沫若批校大多數(shù)為毛筆字跡,含部分藍色鋼筆字跡。紅色鋼筆字跡當系導演陳鯉庭所為。從批校看,對劇本的最終修改均由郭沫若決定。稿本正文首頁有紅色鋼筆眉批“此本中所有舊色油印以及藍墨筆改字皆系郭老自己原改字句,所有紅墨筆字句以及新色油印,皆系現(xiàn)在擬改意見”。所及舊色油印,或指稿中粘附浮簽約22頁,均鉛印,上有毛筆、紅筆修改痕跡。浮簽添改內容及情節(jié),則幾乎悉被二版采用。
稿本批校順序大致依次為:灰鋼筆、紅鋼筆、毛筆、藍鋼筆。與二版對比,可知郭沫若毛筆所作修改及批校有諸多被采納,如“可否”改為“請”、“?”改為“!”、添加“好大喜功”、刪去“風云莫測”(P41),毛筆眉批“不改,請照舊”(P46),加“送”字、將“名原字平”改為“名平字原”(P82),“后邊”改為“后院”、“狂妄”改為“夸大”(P106),“鐐銬”改為“腳鐐手銬”(P109),“龜卜”改為“卜卦”(P111),“啦”改為“的”(P116),及P42浮簽、P71毛筆刪改處多被采用,不一而足。郭沫若親筆毛筆眉批幾乎全部見用。對于編輯紅鋼筆所作增刪修改意見,郭氏批以“同意”“不要加”“不要”“完全照舊”“同意刪去”“同意刪改”“這樣改不好,請照舊”“此句可刪”“這二句同意加”“請恢復”“不改,請照舊”“不改”“同意恢復原劇本,加添的全刪”等修改意見,與二版《屈原》修訂處基本一致。灰、紅鋼筆筆跡一致,所批注修改意見則系少量采用,如添加“你不要中了壞人的詭計”(P82)、劃去數(shù)行(P83)、紅筆圈刪(P115)等。
《屈原》是郭沫若歷史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代表作。這個劇本取材于戰(zhàn)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懷王對秦外交上兩條路線斗爭作為全劇情節(jié)線索,構成代表愛國路線的屈原與代表賣國路線的南后等人之間的戲劇沖突,成功地塑造了屈原這個文學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現(xiàn)了為祖國和人民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主題。劇中楚懷王的昏庸、缺乏明辨的政治無能,影射了蔣介石。南后、宋玉等賣國以求一己之私的角色則影射抗戰(zhàn)時期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大小漢奸。
GUO MORUOANNOTATED MANUSCRIPT OF QU YUAN FOR THE 2230TH ANNIVERSARY OF QU YUAN'S DEATH
One album
Dated circa 1953
Literature: 1. Qu Yuan,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53
2. Modern Translation of Qu Yuan's Works, pp. 36-37, 131, 133-135 & 179-183,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53
20.5×14.5cm(冊)
RMB: 180,000-280,000
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本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樂山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1914年赴日留學,畢業(yè)于九州島帝國大學醫(yī)學部。1937年歸國參加抗戰(zhàn),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建國后歷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第二屆中國文聯(lián)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