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1280
估價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115,000(含傭金)
姜亮夫(1902~1995)、周紹良(1917~2005)等?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學、《紅樓夢》研究等稿本十六種
文稿?十六種
著錄:1.《敦煌變文論文錄》,周紹良、白化文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 《敦煌學論文集》,姜亮夫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宋元平話集》,丁錫根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盤薖碩人增改定本西廂記》,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3年。
5. 《孽海花數據》,魏紹昌編,中華書局,1962年。
6. 《敦煌寶藏》,王惠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7.《楚辭集注》,蔣立甫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8.《有關曹雪芹十種》,吳恩裕著,中華書局,1963年。
9.《曹雪芹叢考》,吳恩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0.《紅樓夢探源外編》,吳世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1.《吳門四家 唐祝文仇的故事》,田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2.《潛研堂集》,(清)錢大昕撰、呂友仁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3.《范成大年譜》,于北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4.《中國散文史 中》,郭預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5. 《清史滿語辭典》,商鴻逵、劉景憲、季永海、徐凱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6. 《范成大詩選注》,(宋)范成大著,高海夫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說明:計有:1. 姜亮夫《敦煌學論文集》文稿約260頁,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多為謄清稿或復寫稿,《附錄》約70頁由毛筆書就,通篇可見編輯所作字詞修改,有本款,系定稿。《敦煌學論文集》是姜亮夫以抗戰期間亡佚著作《敦煌志》的散篇匯集而成的論文集。據姜亮夫《我與敦煌學》敘述:“此書共收論文三十八篇,已交上海古籍出版社,不久就可以出版。集中收集了我所有關于敦煌學的文章,其中不少是專門研究,也有作為工具書性質的文章。”部分使用杭州大學語言文學研究室箋紙書就。據《姜亮夫年譜》,1983年姜亮夫受命擔任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此后在其領導下,杭大古籍研究所在敦煌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從而使杭州成為與北京、蘭州并列的中國三大敦煌學研究中心之一。
2. 周紹良《敦煌變文論文錄》文稿約540頁,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含手稿、鈔稿、復寫和復印稿等,收錄王國維、陳寅恪、馮沅君等早期論文,部分有編輯批校痕跡,系定稿。據白化文1979年為此書所撰《編輯說明》:“本書解放前和五十年代發表的論文部分,是周紹良先生多年辛苦搜輯而成。六十年代以來的新作,是周先生指導我搜集的。”《敦煌變文論文錄》,以編選單篇論文為旨,將所收論文編為上下兩冊:上冊是通論性的,收王國維、向達、孫楷第、周叔迦、王重民、傅蕓子等18人的論文28篇;下冊是對單篇作品的專題研究,收陳寅恪、關德棟、容肇祖、馮沅君等18人的論文32篇。可以說,該書收錄了從敦煌學創立到1979年底國內有關變文的主要論文,是半個多世紀來敦煌變文的研究成果的薈萃。
3. 丁錫根點校《宋元平話集》完整稿本,約1050頁,完成于1985年,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稿本有本款,前言及各話本說明為手書。話本正文為在舊刻影印本或點校本基礎上加以句讀、校勘和撰寫校記而成。稿中有多次校改痕跡,且有大篇幅朱筆及藍筆增刪改動之處。《宋元平話集》共收錄宋元間講史平話八種,“包括了國內現存全部宋元講史話本”,計有《梁公九諫》《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后集》《秦并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續集》《三國志平話》。各話本皆撰寫說明,介紹該書卷帙、內容、版本等情況,并附錄二卷為正文各話本序跋及有關資料。《宋元平話集》是研究《水滸》《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等成書及其故事來源、演變的珍貴資料,王國維稱之為“后世小說分章回之祖”。附出版社完整批校稿一份。
4.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3年版《盤薖碩人增改定本西廂記》出版底稿及《西廂記》鈔稿一批,包括《西廂記》毛筆鈔本2冊、《明刻〈西廂定本〉毛樣》1冊,及中華書局編輯批校影印底稿約200頁。《西廂記》二十折本毛筆鈔本二冊,其中絕大多數折頭鈐引首章,有“周春之印”“周郎”“春”“如皋周生”“長春圖記”“清泉”“榮光氏”等。明刻《西廂定本》影印底稿及圖版約200頁,通篇有中華書局編輯胡文楷、丁英桂、周世杰等朱筆批校及多處署名,涉及錯訛校改、版匡校正、污點修凈、毛樣粘貼、漫滅處補筆等校勘內容。值得一提的是,胡、丁、周系于1959年同時調入中華書局工作。盤薖碩人增改定本《詞壇清玩西廂記》,因此本每頁書口上有“西廂定本”的字樣,故亦稱為《西廂定本》,是《西廂記》一種重要的改編本。1963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藏本按原書版匡大小影印出版了此本,末有王季思撰跋。王氏跋文中提及為中華書局審閱影印本并提出意見事。盤薖碩人,生平事跡不詳,僅推知大約生活在明萬歷中后期至天啟年間,曾改編《西廂記》,即解放后發現的《盤薖碩人增改定本西廂記》。此書為上演的腳本,因舞臺表演需要,而對原作的曲詞和賓白等做了大幅改寫。蔣星煜考證其人即徐奮鵬。
5. 魏紹昌《孽海花數據》約290頁,為該書1962年中華書局版的出版底稿,后再版,是《孽海花》及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稿中有本款,部分親筆,劉文昭、楊福章協助抄錄和核對。全書分為四輯,含《孽海花》小說林本、真善美本原文和對照,作者曾樸、金松岑討論《孽海花》的文章,曾虛白作《曾孟樸年譜》,以及《孽海花》人物索引等,意在“輔助閱讀《孽海花》三十回通行本”“提供比較完備的數據”。
6. 王惠民《中華文明寶庫——敦煌寶藏》出版底稿約200頁,通篇大量修改,修改后與刊本幾乎一致,系定稿。使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山大學、敦煌研究院箋紙書就。
7. 蔣立甫點校朱熹《楚辭集注》稿本約325頁,含點校說明及校勘記手稿35頁,稿本后半部有缺,約作于1997年,200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與安徽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稿本正文以195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宋端平本《楚辭集注》影印本為底本,對刊他本,在其基礎上進行點校,并撰寫點校說明,各卷后又皆撰校勘記。此稿有二次以上校改,含大量朱筆、藍筆修改之處。《楚辭集注》原著者朱熹,是在汲取王逸《楚辭章句》與洪興祖《楚辭補注》成果基礎上,以其理學觀點出發而撰寫的,是繼《章句》《補注》之后影響較大的一部《楚辭》注本,流傳極為廣泛。今存最早、最完整的為北京圖書館所藏宋端平三年刊本。附《孔子弟子姓名表》8頁,以馮孟顓所藏舊鈔本為基礎,并參照《史記》《家語》《石室圖》《古史考》而成。
8. 吳恩裕“紅學”代表著作《有關曹雪芹十種》《曹雪芹叢考》稿本二種,是吳氏歷年《紅樓夢》研究的成果合集,均系出版底稿。《有關曹雪芹十種》稿本有本款,由手稿和報刊、書籍的印刷批校本組成,約計197頁,含大量增刪、修改編輯痕跡,1963年10月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是吳恩裕紅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于原《有關曹雪芹八種》作擴充,將原第一種《四松堂集外詩輯》移作附錄,增加《紅樓夢脂硯齋批語淺探》《曹雪芹卒年考辯存稿》《記關于曹雪芹的傳說》三種并校正、補充而成。具體有:吳恩裕1962年所作“說明”三頁有本款、“送齋考”附記一頁、“考稗小記”續寫稿35頁,1955年寫、1957年增改“敦敏敦誠與曹雪芹”文稿16頁,油印、鉛印本約142頁。《曹雪芹叢考》稿本約290頁,有款,由手稿以及手寫、復寫、印刷批校稿組成,含大量修改痕跡。《曹雪芹叢考》是《有關曹雪芹十種》的增補本,為吳氏生前的紅學最后結集之作,最終于其去世后、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再版。文集涵蓋吳恩裕歷年有關曹雪芹研究的資料匯編,共八卷,包含曹雪芹生卒年考辯、傳記材料等,并增加了諸如《廢藝齋集稿》等有關曹雪芹文獻的重要文章殘卷。
9. 吳世昌《紅樓夢探源外編》完整文稿,多達約450頁,其中《圖版目錄》1頁、《目錄》3頁、《前言》23頁及諸多批校為吳氏親筆書就,系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出版底稿。書稿由二十余篇論文文稿組成,含手書稿和出版剪貼稿,為吳世昌搜集諸文鈔稿或原載刊物匯編而成。通篇可見編輯校閱痕跡。所收文稿篇章,為吳氏“從1962年到1979年間發表于國內外各刊物的若干舊文。內容都與《紅樓夢》或曹雪芹有關”。除第三篇《郭沫若院長談曹雪芹卒年問題》外,各篇章前后次序大體上按發表的年月。《紅樓夢探源外編》,是吳世昌第一部紅學專著《紅樓夢探源》(英文版)的延續之作,選收論文二十余篇,內容涉及綜論曹雪芹卒年問題,《紅樓夢稿》、脂殘本(甲戌本)、脂京本(庚辰本)諸版本的成分及年代的考訂,《風月寶鑒》的棠村序文鉤沉與研究, 《紅樓夢》的西文譯本和論文介紹,論王岡繪曹雪芹小像,曹雪芹佚詩的來源與真偽以及《紅樓夢》原稿后半部若干情節的推測和《紅樓夢》百二十回本中的問題等。其中,《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創作》《論〈石頭記〉中的棠村序文——答伊藤漱平助教授》《論王岡繪曹雪芹小像》諸篇,均系首次在國內公開發表。附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紅樓夢探源外編》一冊。
10. 田遨中篇小說《吳門四家 唐祝文仇的故事》完整文稿,約176頁,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書稿有款,首尾完整,與刊行本基本一致,系定稿。稿中有大量增刪修改及編輯痕跡。文稿以唐伯虎的活動為主要線索,講述吳門四家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仇英的故事,系傳記性歷史小說,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系列叢書“歷史故事新編”,1989年8月出版發行。
11. 呂友仁點校《潛研堂集》底稿一批,多達1200余頁,有本款,通篇朱筆點校,有編輯校閱痕跡。除《詩集》部分散佚外基本完整,點校及修改后與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幾乎一致,系定稿。后再版。稿本由手稿、古籍批校稿、復寫稿等組成。呂友仁于1978年入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1982年轉教新鄉師范學院,此稿點校工作當在這段時期。據前言,則約完成于1985年。《潛研堂文集》是干嘉大師錢大昕一生治學集大成之作。此番“《潛研堂文集》《詩集》的點校,是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對校了嘉慶十一年的初刻本、道光二十年嘉定錢氏《潛研堂全書》本和光緒十年長沙龍氏家塾重刊《潛研堂全書》等本”。呂氏在1985年撰《前言》中謂:“在點校工作中,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偉國同志的大力幫助”。所及李偉國,與呂友仁同為上海師院古籍整理研究室首屆研究生。
12. 于北山代表作《范成大年譜》稿本,約110頁,系該書上海古籍社1987年版的出版底稿,后再版。稿本有本款,通篇親筆,含本人紅筆、綠筆修改及編排批注痕跡。內容包括年譜前半部分,1162年之后部分缺失。稿本正文部分完成于1965年,前言、編例當完成于1983年,同年均經修改后付刊。稿本與刊行本基本一致,系定稿。據前言款識,可知此作完成于1965年,1966年與中華書局簽約出版,因政治風變未果,此后又經作者反復修訂,最終于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付梓。本書按照時事、譜文、附錄體例撰寫,并一改此前年譜純客觀記錄之作法,融年譜、評傳為一體,并于關鍵之處加入作者評論、分析。全書考訂詳實,材料豐富,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
13. 郭預衡代表作《中國散文史》(三卷本)中冊稿本,約582頁,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的出版底稿。稿本均為郭預衡手書,并多處紅筆、綠筆修改。內容主要為“隋唐五代”部分(基本完整),含少量宋“熙寧變法前后”張載、二程部分。《中國散文史》(三卷本)是“七五”期間國家社科規劃項目,歷時19年完成。此書特殊之處在于從漢語文章的事跡出發,論述的文體不限于抒情寫景的所謂“沈思”、“瀚藻”的“美文”,而是將政治、史論、傳記、墓志以及各體論說雜文包羅在內。全書分上、中、下三冊,論述中國散文發展的歷程,從先秦到近代凡7編,并概述各時期散文的新成就和特點,總結中國散文的傳統特征。郭預衡早在40年代就開始研究古代散文,60年代后又發表一系列論文,并對大量古代作家作品加以研究,在此基礎上以19年時間完成了三卷本的寫作。此書為我國第一部有個人獨立完成的體大思精的古代散文通史,體例精深,觀點鮮明,材料翔實,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得完成,是研究古代散文的重要著作。
14. 商鴻逵、劉景憲等編著《清史滿語辭典》著作稿本及二校本二種,共約620頁。稿本約計470頁,含著作附錄在內,內容大致相當于該書后半部,通篇有字詞、語序上的改動及排版標記,修改處與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本幾無二致,系定稿本。二校本文稿約150頁,扉頁左上角有“1989年7月17日”“二校樣”字樣,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李國章、編輯室主任陳稼禾及編審金良年簽名或出版批示。二校本是稿本定稿修改基礎上所作印刷本,其上有編輯所作字詞校對及排版批注。《清史滿語辭典》,最早由商鴻逵倡議和主持撰寫,為清代職官制度方面的工具書,主要解釋清代史籍中出現的滿名漢字音譯的衙署、職官、封爵賜號及部分地名、部族名等專門詞匯,旨在給清史、清代文學研究者提供研究上的參考。
15. 高海夫《范成大詩選注》稿本及二校本二種,共約345頁,幾乎完整。稿本約計285頁,通篇親筆,有本款,作者增刪改動痕跡明顯,可藉以窺探高氏構思及此書的成文過程。其中《前言》文稿有高氏署款“1986年11月3日于陜西師大”。二校本文稿約60頁,扉頁有“1989年5月9日”“二校樣”字樣,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李國章、編輯倉陽卿及馮海萬簽名及出版批示。二校本是稿本定稿修改基礎上所作印刷本,其上有編輯圈校及排版批注。經修改校對后的稿本及二校本,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刊行本幾乎無異,當系定稿本。《范成大詩選注》在編撰過程中,高氏著意“兼顧石湖各個時期、各種體裁的作品,及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風格”。該書出版不久,即受到海內外注目,并于1995年5月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讀》叢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與臺灣建宏出版社商定在臺再版。
JIANG LIANGFU, ZHOU SHAOLIANG, ET AL. MANUSCRIPTS OF PUBLISHED WORKS
Sixteen kinds
A3?A4(大多數)
RMB: 100,000-200,000
作者簡介:1.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以字行,室名成均樓,云南昭通人。歷任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河南大學教授,云南省教育廳長。解放初,任云南省軍政委員會文教處處長,后供職云南博物館。1953年調至杭州,任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聲韻學》《古文字學》《楚辭通故》等。
2. 周紹良(1917~2005),原籍安徽建德(今東至),生于天津,著名紅學家、敦煌學家、佛學家、文史學家、文物鑒定專家,著名實業家周學熙之孫,著名佛學家周叔迦之子。1936至1937年,在北大作旁聽生,并拜輔仁大學校長、國學大師陳垣為師,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史、佛學及書畫藝術。1940年在云南下關滇緬公路局任職。1954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1980年后歷任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佛教圖書文物館館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著有《周紹良文集》《唐代墓志匯編》等。
3. 丁錫根(1929~?),浙江紹興人,學者,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中國文學、中國古代小說的研究和教學。先后參與《二十四史》《辭海》《魯迅全集》的編寫校注工作,校點古籍《李清照集》《無聲戲》《宋元平話集》。一生致力于出版事業,曾負責影印宋本《杜工部集》。
4. 胡文楷(約1899~1988),字世范,江蘇昆山(現屬上海)人,藏書家、婦女文獻學家。編纂有《歷代婦女著作考》等。
5. 丁英桂(1901~1986),浙江平湖人,出版家。張元濟影印古籍的助手,曾任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影音組組長。主持影印宋本《杜工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
6. 魏紹昌(1922~2000),浙江上虞人。著名紅學家,上海紅學界元老,與鄧云鄉、徐恭時、徐扶明并稱上海紅學四老。1943年畢業于上海光華文學院歷史系。歷任上海中一信托公司職員,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職員,上海市作家協會資料室負責人,研究館員。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協研究員、全國紅樓夢學會理事,中華文學史料學會理事、日本《清末小說雜志》特約編撰。著有《晚清四大小說家》《紅樓夢版本小考》等。
7. 王惠民(1961~?),浙江臨安人,學者,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杭州大學畢業,中山大學博士。著有《敦煌佛教圖像研究》《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等。
8. 蔣立甫(1937~2021),安徽休寧人。曾任安徽師范大學古代文學教授、古籍研究所副所長、安徽省高等學校中國古代文學教研會理事長。專長先秦漢魏六朝文學。有《古文辭類篹評注》、《中國古代文學簡史》、《古文觀止鑒賞集評》等。
9. 吳恩裕(1909~1979),筆名惠人、負生,遼寧沈陽人,政治學家、法學家和《紅樓夢》研究專家。清華大學、英國政治經濟學院畢業,師從國際社會黨理論鼻祖拉斯基,回國后歷任中央大學、北大、北京政法學院教授。著有《馬克思的哲學、倫理和政治思想》《曹雪芹的生平》等。
10. 吳世昌(1908~1986),字子臧,號燕京布衣,室名羅音室,浙江海寧人。歷任北平研究院史學所編輯,上海博物館特約研究員,西北聯大、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等職。著有《紅樓夢探源》《紅樓夢探源外編》等。
11. 田遨(1918~2016),原名謝庚會,謝天璈,山東濟南人。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后隨軍南下,在《解放日報》擔任國際版主編。1960年調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任編劇。曾任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官員等。
12. 呂友仁(1939~?),河南滎陽人,生于陜西西安。196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外語系,1978年入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1981年獲我國第一個三年制古籍整理研究專業碩士學位,次年赴任新鄉師范學院(今河南師范大學)教職。1999年退休后被返聘為歷史系研究生導師。著有《禮記全譯·孝經全譯》《周禮譯注》《禮記講讀》《訓詁識小錄》等。
13. 于北山(1917~1987),直隸(今河北)霸縣人,學者。早年讀私塾。建國后,歷任南京師范專科學校、南京教師進修學院教員、淮陰師范專科學校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國陸游研究會會長,以研究宋代文學取得的杰出成就聞名海內外。著有《陸游年譜》《范成大年譜》《楊萬里年譜》等。
14. 郭預衡(1920~2010),河北玉田人。1945年畢業于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1947年又畢業于北平輔仁大學史學研究所,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建國后,歷任輔仁大學講師,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長。
15. 商鴻逵(1907~1983),字子上,祖籍河北清苑。著名明清史專家和第二代清史學家。畢業于中法大學,師從劉半農。
16. 劉景憲(1940~?),遼寧本溪人,1966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曾任黑龍江省滿族研究所所長、《滿語研究》雜志主編。
17. 季永海(1940~?),山東萊州人,學者。中央民族學院畢業,留校任教。長期從事滿族語言、文字與現代漢語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編著有《滿語語法》《滿文老文件》等。
18. 徐凱(1946~?),北大教授。畢業于北大歷史學系。研究明清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等。編著有《清代政治史》等。
19. 高海夫(1928~1997),山西夏縣人,古典文學家。1951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54年調至西安師范學院中文系任教。歷任陜師大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首屆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長兼副秘書長、陜西省文史館館員等職。著有《高海夫文集》,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大學語文》《柳宗元散論》《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范成大詩選注》等。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