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1251
估價RMB: 50,000-70,000
成交價RMB: 57,500(含傭金)
張?預(1840~1911)?杭州崇文書院、敷文書院、學源堂課卷
紙本?冊頁(十頁)
鑒藏印:剡溪吳鐵聲藏(朱,三次)?曾藏丁輔之處(朱,三次)
說明:丁輔之、吳鐵聲鑒藏。
此冊為張預在杭州崇文書院、敷文書院、學源堂三所著名書院所作課卷,其中不乏當時考官的批語及圈注,不失為研究清朝科舉備考與地方書院課卷的史料。
崇文書院課卷文章題出《中庸》第二十七章“大哉,圣人之道”,考官評語為“格律整齊,筆力堅凝,自是木雞養到之作,詩句深秀。”
敷文書院課卷文章題出《孟子》第二十三章“孟子曰易其田疇”,原評為“句斟字酌,刻意經營,再得氣焰為佳。”
學堂課卷文章題出《論語·堯日》“因民之所利而利用之”,原評為“自然意亦猶人,而布置熨帖,股末兼有互筆,惜句法尚長虛字未凈,詩律均雅潤有佳句。”
杭州的書院自唐代始,至清代到達極盛,其中以敷文書院(今萬松書院)、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四大書院最為著名,是冊考卷即為其中二所書院之課卷。敷文書院,即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相戀之處,始建于唐貞元年間,當時名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浙江右參政周木改辟為萬松書院。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在此講學。清康熙帝為書院題寫"浙水敷文"匾額,遂改稱為敷文書院。崇文書院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位于西湖跨虹橋西。明朝巡鹽御史葉永盛每逢春秋公務之閑暇,召集徽
州籍子弟聚于跨虹橋西的湖面畫舫中,現場出題考課,然后命各舟蕩漾分散,稱為"舫課"。葉永盛調離之后,徽商在跨虹橋西建院舍,稱"紫陽崇文書院"。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題榜"崇文",遂更名為"崇文書院"。光緒年間,王國維曾在此讀書,成名后曾回崇文書院講學。
ZHANG YU TEACHING MATERIALS
Ink on paper, album (ten pages)
Note: Authenticated by Ding Fuzhi and Wu Tiesheng.
35×26.5cm×3?32.5×25cm×4?34×25cm×3
RMB: 50,000-70,000
作者簡介:張預(1840~1911),字子虞,號腹盧,杭州人。光緒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歷任編修,會試同考官,湖南學政等。
鑒藏者簡介:1. 丁輔之(1879~1949),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輔之,號鶴廬等,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居上海。出生書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樓主”主人丁丙從孫。工書畫,精篆刻,甲骨文研究尤深。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2. 吳鐵聲(1908~1989),原名亮臣,號岳年,以字行,浙江紹興人。曾任復旦大學副教授,國立編譯館編審,茂華商業銀行秘書,上海《競文》英文雜志編輯,《國際間》半月刊主編等職。校訂英人李約瑟著《中國科技探索史》。合編有《英文新字字典》。主編有《廣告學》、《趣味小品》。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