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4446
估價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989,000(含傭金)
李鴻藻(1820~1897)、李鴻章(1823~1901)、徐用儀(1826~1900)、敬?信(1832~1907)、榮?祿(1836~1903)、翁同龢(1830~1904)、奕?欣(1832~1898)、張蔭桓(1837~1900)、汪鳴鑾(1839~1907)、張建勛(1848~1913)、黃紹箕(1854~1908)作,犬養毅(1855~1932)題跋?《馬關條約》簽署同年致林董書法冊
紙本?冊頁(共十二頁)
1895年作
識文:
1.雨山圖,紙本,小幅,山巒一圍,林木聳秀,一人坐茅檐看雨。余舊題之曰:景色空蒙,樹石如沐,此雨山真面目也。但以濃墨相襯貼,視此奚啻千里。見者以為知言。乙未新秋。藤陰星使雅屬。恭親王。鈐印:皇六子(朱)?恭親王寶(白)
2.竊以法性凝寂,靡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于是百川異流,同會于海;萬區分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劣,堯舜比其圣德者哉。藤陰尊兄星使大人屬書即正。光緒乙未九月李鴻章時七十三歲。鈐印:文華殿大學士(白)?肅毅伯章(白)
3.晉卿文藻風流掩映當代,所作畫,水墨則仿李成,著色則師李將軍。此卷乃仿李將軍。樓閣橋梁,極其工致,濃郁中饒有青蔥之色。趙千里不能及也。至末段遙山遠浦,更極畫家妙致。藤陰星使大人雅屬。蘭孫李鴻藻。鈐印:李鴻藻印(白)?蘭孫(朱)
4.惠州西南五里所,地名半徑,皆美田,宜秔,自豐湖泛舟可至焉。前輩有詩云:半徑雨余香稻熟,豐湖波暖鯽魚肥。予至惠一年,欲游而未果也。都中春色已盛,但塊然獨處,無與為樂,所居齋前有小花圃,課童種菜,亦小有佳趣,一似山居,頗便野性也。藤陰主人雅鍳。仲華榮祿。鈐印:榮祿(白)?仲華(朱)
5.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筑前,果蔬樹后。舟車足以代步涉之難,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養親有兼珍之膳,妻孥無苦身之勞。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嘉時吉日,則烹羔豚以奉之。躊躇畦苑,游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戈高鴻,釣游鯉,風于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節書《樂志論》。藤陰星使大人屬。敬信。鈐印:子齋(朱)
6.昔之三河徙殖,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云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往復。藤陰星使屬書。江東翁同龢。鈐印:翁同龢印(白)?青瑯軒室(朱)?
7.鄱陽山水名天下,而龍亭溪最勝。眾山面內,環擁林立,層巒迭嶂,煙云相連,蒼藤翠木,蒙絡搖綴,如坐九迭屏,如行五十里步障,而大溪橫其前,眾水入焉。藤陰星使雅鍳。乙未秋浙西徐用儀。鈐印:徐用儀印(白)
8.江上亦秋色,火云終不移。巫山猶錦樹,南國且黃鸝。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覺酒須賒。光緒二十一年,歲在乙未六月望日,藤陰星使大人屬書杜詩。南海張蔭桓,鈐印:南海(白)?樵野(朱)?少司農(白)
9.始觀張旭所書千字文,至毋、圖、隸、散等字,怪逸過甚。好事者以長史喜狂書,故效其跡。及反復徐觀,至“雁門、云亭、愚蒙、瞻仰”等字,與后題月日,則雄穩軒舉,槎枿絲縷,千狀萬變,雖左馳右騖,而不離繩矩之內,猶風鳶翔戾于空,綸常在手。林子爵大臣教正。張建勛倚裝書。鈐印:張建勛印(朱)?愉谷長壽(白)
10. 涼蟾窺戶天雨霜,草木黃落雁南翔。所思遠道不可見,何以遺我璆琳瑯。南朝令仆兒戲耳,文字翩翩差可喜。缺碑盤木昔所嗟,丹青不渝今復爾。去年將車鐘阜側,過江名士多于鯽。酒酣說劍無留行,念君縱橫掃破墨。嚴飆颯颯違清尊,芰荷落盡風漪痕。青山一髪江南路,我亦凄神虞道園。題友人《秋暮懷人圖》舊作,錄呈林子爵大臣教正。黃紹箕于東京寓館之袖海樓。鈐印:黃紹箕印(白)
11. 比總總附書.諒只在下旬可到。遞中收十月三日手筆并詩,深以為慰。示喻已悉,襄州之行,非所憚也。藤陰星使大人屬。汪鳴鑾。鈐印:汪鳴鑾印(白)?郋亭(朱)
題跋:革命以來,學術一變,而翰墨亦衰,蓋第二之秦火也。此冊所收清季名賢墨跡雍與蘊藉,自具峨冠曳裾之態,嗟!不復可見耶!辛未(1931年)孟秋獲觀于寶蘭亭齋。木堂犬養毅。鈐印:犬養毅(朱)
簽條:燕山鴻爪。
詩文著錄:黃紹箕詩,載《溫州古詩選注 溫州歷代詞百首》P246,黃世中等選輯,作家出版社,1998年。
說明:駐清公使林董上款。犬養毅題跋。
此為恭親王奕欣、李鴻章、李鴻藻、榮祿、翁同龢等11人作書法冊,均為親筆手書,集中作于1895年,即甲午海戰失敗后《馬關條約》簽署當年,匯聚多數最有權勢且將影響清朝未來走向的重臣墨跡,是重要歷史人物在關鍵時間節點留下的重要手跡,是見證中日外交史關系轉變的重要作品。
張建勛為光緒十五(1889)年狀元。
具體包括恭親王書文征明跋《雨山圖》(載《庚子消夏錄》)、李鴻章節錄《圣教序》、李鴻藻書王詵設色山水卷題跋(見載于《庚子消夏記》)、榮祿書蘇軾《記半徑》《與楊濟甫》、敬信節錄仲長統《樂志論》、翁同龢節錄庾信《枯樹賦》、徐用儀節錄孫覿《鄱陽山水記》、張蔭桓書杜甫《復愁》二首、張建勛節錄黃伯思《東觀余論 論張長史書》、黃紹箕書自作《題王幼霞秋暮懷人圖》詩、汪鳴鑾書南宋吳琚《壽父帖》。
林董在1895年7月中日恢復外交關系后出任駐清公使(之前因甲午戰爭斷交),包括親王、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尚書、侍郎、狀元、清流健將在內,均在當年即為其作書,且多遷就、照顧其趣味,可見中日間外交權勢的變遷。作者中,李鴻章因甲午海戰失勢,奕欣因戰事得重新啟用,榮祿、敬信等則被重用,與翁同龢、張蔭桓等一道,將對清朝未來走向,尤其是己亥建儲、戊戌變法,發生重要影響。
諸人為林董作書,或與當年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有關。此事至1895年九月二十二日中日簽訂《遼南條約》后方漸次了結。翁同龢日記中多有因此事與林董會面的記錄。此冊當即通過多次會面集齊。翁氏日記的具體記錄,包括閏五月初三日“時日倭使林董到,總署王大臣咸往接見”,二十日“請樵野(張蔭桓)明日偕仲華(榮祿)商諸林董”;八月二十一日“知林董將來,拉仲華,敬君(敬信)亦來”等。
集齊眾人筆跡可謂因緣際會的巧合,難以復制。不數年后,李鴻藻、奕欣、李鴻章、榮祿、翁同龢分別于1897、1898、1901、1903、1904年病逝,徐用儀、張蔭桓1900年因庚子事變被殺,幾乎盡數凋零。
[INUKAI TSUYOSHI] LI HONGZAO, LI HONGZHANG, XU YONGYI, JING XIN, RONG LU, WENG TONGHE, YI XIN, ZHANG YINHUAN, WANG MINGLUAN, ZHANG JIANXUN, HUANG SHAOJI CALLIGRAPHY ALBUM TO LIN DONG IN THE SAME YEAR AS THE SIGNING OF TREATY OF SHIMONOSEKI
Ink on paper, album (twelve pages)
Dated 1895
Literature (poem): Anthology of Ancient Wenzhou Poems and One Hundred Wenzhou Verses in the Past Dynasties, p. 246, Writers Publishing House, 1998
Note: Dedicated to Lin Dong and inscribed by Inukai Tsuyoshi.
39×29cm(冊)??
RMB: 400,000-600,000
作者簡介:
1. 李鴻章(1823~1901),字子黻,一字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兩江、湖廣、兩粵、直隸各地督撫,北洋大臣、太子太傅、大學士。工書法,奏章與恩師曾國藩有雙璧之譽,為近代洋務運動實際領導人之一。
2. 奕欣(1832~1898),道光皇帝第六子,封和碩恭親王。滿洲愛新覺羅氏,號和頤,別號樂道主人。1861年與慈安、慈禧皇太后發動辛酉政變,為攝政王,創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工書善畫。溥儒祖父。
3. 李鴻藻(1820~1897),字蘭蓀,一作字寄云,號蘭孫,直隸高陽(在今河北)人。咸豐二年翰林。官至大學士,謚文正。書法謹飭,氣息深厚。
4. 榮祿(1836~1903),字仲華,號略園、田舍主人,謚文忠,滿洲正白旗,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在戊戌變法、己亥建儲、庚子事變中均扮演重要角色。
5. 愛新覺羅·敬信(1832~1907),謚文恪,清宗室,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甲午海戰、庚子事變時均得重用。
6.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聲甫、讱夫,號瓶庵、松禪、玉圃、瓶笙,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狀元。歷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為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垂三十年。工詩文,擅畫山水、木石、雜畫。工書,稱同、光間書家第一,名聞于時。
7. 徐用儀(1826~1900),字吉甫,別字筱云,一作小云,室名水竹居,浙江海鹽(今屬嘉興)人。“庚子被禍五大臣”之一,與許景澄、袁昶并稱為“浙江三忠”。歷任大理寺卿、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等。有《竹隱廬詩存》。
8. 張蔭桓(1837~1900),字皓巒,號樵野,別號紅棉老人,室名鐵畫樓,廣東廣州人。納資入仕,1882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1885年出使美、西、秘三國。1897年出使英、法、德、俄。官至戶部侍郎。戊戌政變后被革職流戍新疆,被殺害。
9. 張建勛(1848~1913),字季端,號愉谷,一號愉盧,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光緒十五年狀元,授修撰,晉侍講。光緒二十年云南鄉試主考,光緒二十三年云南學政使,光緒三十二年至宣統三年黑龍江提學使。工詩文,善書法,著《愉谷詩稿》。
10. 黃紹箕(1854~1908),幼名睦鈐,字仲弢、又字穆琴,晚號鮮庵,別署吻齋居士、斤竹山人、魚羊山人、浮云末齋主人,浙江瑞安人。光緒六年進士,由翰林仕至侍讀學士、湖北提學使,誥贈資政大夫。博學能文,精于金石書畫之學。“戊戌政變”失敗后,聞訊冒險告康有為,使康免于難,遂為榮祿所惡,辭官歸里。
11. 汪鳴鑾(1839~1907),字柳門,號郋亭,室名能自強齋、萬宜樓,浙江杭州人。同治四年(1865)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陜、甘、粵等省學政,曾主持河南、山東鄉試。官吏、戶部侍郎兼總理衙門行走。甲午中日戰爭后成為“帝黨”重要骨干。因反對慈禧太后干政被革職,回杭主持詁經書院、敷文書院。
上款簡介:林董(1850~1913),日本外交家、政治家,明治年間重臣。1895、1896年任駐清公使,后任駐俄圣彼得堡公使、駐英公使、首任駐英大使。三國干涉還遼時,代表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接受通牒。駐英期間簽訂英日同盟條約,保證了日俄戰爭時日本外交上的勝利。
跋者簡介:犬養毅(1855~1932),號木堂,日本山陽道備中國(今岡山縣)人。日本第29任首相。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朝元老重臣、資產階級政黨政治家。卒業于慶應義塾。從政后歷任眾議院議員、文部大臣、遞信大臣、政友會總裁、內閣總理兼外交大臣。曾援助孫中山等在日革命黨人的進步活動,辛亥革命爆發后一度來華暗中支持。其首相任期內以維護日本在華權益為宗旨推行侵華政策,力圖引誘南京國民政府對日妥協。1932年在日本軍界法西斯少壯派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中被槍殺。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