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1478
估價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862,500(含傭金)
何紹基(1799~1873)?隸書?臨石門頌整通
紙本?冊頁(共四十八頁)
1862年作
識文: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余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高祖受命,興于中。道由子午,出散人秦……守安陽長。
款識:壬戌十一月廿七日,陰不雨,時有日暖。
題跋:1. 蝯叟臨張遷碑百余通,流傳尚多,易得也。惟石門頌不多見,予得一冊,自庵先生舊藏,蓋在濟南所書。此冊筆遒骨厚,其時臨張遷已八十余通矣,故其家人珍重之。前數年,詩孫歸道山,其世兄星叔出此冊,因為冠群弟購藏之。古人學書重墨本,其秘守之,勿輕示人也。丙寅(1926年)五月十二日,熙識。鈐印:曾熙之印(白)
???2. 蝯叟以篆為分,故于摩崖體相近,石門實取彖勢,宜其下筆欣合也。余藏一本署壬戌(1862年)九月,蓋在此前所臨。張遷第一百通為壬戌(1862年)仲冬六日,亦在敝篋,則此臨尚在其后。蝯叟臨漢碑課本雖多,要以此種為合作。農髯品題,信為知言,余特考其書年,以見此冊之尤可珍也。丙寅(1926年)送灶后一日,酒后客退,為冠群先生識此,譚澤闿。鈐印:瓶翁(朱)
面板題刻:河道州臨石門頌墨跡。丙寅(1926年)立秋后,農髯為冠群弟署此檢。鈐印:曾熙私印(朱)?農髯(白)
出版:1. 《何紹基臨〈石門頌〉》,上海書店出版社,2017年。
???2. 《書法月刊》總第332期彩圖,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5月。
???3. 《書法月刊》總第333期彩圖,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6月。
說明: 何維樸、何星叔、許冠群舊藏。曾熙鑒賞、面板題字并題跋。譚澤闿鑒賞并題跋。
???本拍品流傳有序,由何紹基長孫何維樸(詩孫)、何紹基曾孫何星叔遞藏,1925年何維樸去世后,民國著名實業家許冠群從其子何星叔處購藏。1926年,曾熙、譚澤闿二人應冠群之屬,記跋于冊,曾熙并題字于冊前,以茲審定。
???本冊臨于1862年11月,時何紹基64歲,已是花甲之年。何紹基一生臨《張遷碑》百余通,流傳頗多,然其通臨《石門頌》墨跡本,則甚為罕見,市場中幾乎不可得。本冊書于何紹基臨《張遷碑》百余通之后,筆遒骨厚,亦具史料價值。曾熙跋曰“勿輕示人也”,足以見本冊之尤可珍。何紹基一生臨池之功,至老不輟。似于1844年始,專攻隸書,頗負盛名。其長孫何維樸記:“咸豐戊午(1858年),先大父年六十,在濟南濼源書院,始專習八分書,東京諸碑,次第臨寫,自立課程。庚申(1860年)歸湘,主講城南,隸課仍無間斷,而于《禮器》《張遷》兩碑用功尤深,各臨百通。”又,張舜徽:“(子貞)摹漢碑每種至數百通,晚年乃無一相似者,神明變化,自成一體。”何紹基歲六十“始專習八分書”,堅持日課,數十通、數百通地臨寫,并從中悟得“楷法原從隸法遺”之真諦,以自家法度展現漢碑的趣味靈魂,世人皆重之。
???縱觀此冊,法度嚴謹,沉穩凝重,氣韻豪放。書寫時全用腕力,壓住筆鋒,用篆書筆意為之,再現《石門頌》敦厚含蓄,自然灑脫,圓勁遒緩之風。清初以來,“以篆為源”的觀念深入人心,而何紹基無疑是眾多探索實踐者中最為成功的一位。其臨摹的《石門頌》是最為典型的“以篆為源”的寫法,給后世以啟發。據載,何紹基臨寫《石門頌》主要依據三個拓本:一是道光五年(1825)在濟南,得明代奚林和尚舊藏拓本,時年27歲;二是1825年后,陸續得山東歷城藏書家周永年“藉書園”所藏舊拓四幅;三是咸豐五年(1855)初秋,四川嘉定知府李文瀚贈其所藏拓本,時年57歲。據統計,現世可見何紹基通臨《石門頌》的作品不足八冊,且大多書于其1860年左右。每一冊看似極為相似,實則有所不同。其在臨寫時,或取其神,或取其韻,或取其度,或取其勢,或取其用筆,或取其行氣,或取其結構分布,是故所臨次次為“新”。本冊已經全冊出版,作為何紹基之標準件為世人臨摹《石門頌》提供參考。
HE SHAOJI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Ink on paper, album (forty-eight pages)
Dated 1862
Illustrated: 1. Shi Men Song Copied by He Shaoji, Shanghai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 2017
????? 2. Calligraphy Monthly, issue no. 332, illustration,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g House, May, 2017
????? 3. Calligraphy Monthly, issue no. 333, illustration,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g House, June, 2017
Note: Authenticated, titled and inscribed by Zeng Xi. Authenticated and inscribed by Tan Zekai.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He Weipu, He Xingshu and Xu Guanqun.
37×24.5cm×48??
RMB: 400,000-600,000
作者簡介: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別署東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進士。于經學、詩文、詞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詣。書工四體,自成一家,世皆重之,為清朝中后期最具影響的書法家之一。
鑒藏者簡介:1. 何維樸(1842~1925),字詩孫,號盤止、盤叟、秋華居士、晚遂老人,湖南道縣人。何紹基長孫。同治六年副貢,官內閣中書、江蘇候補知府,清末任上海浚浦局總辦。辛亥革命后寓上海,鬻書畫自給。以山水畫著稱,亦精篆刻。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2. 何星叔[清末民國],名積煒,湖南道州人。何紹基曾孫,何維樸次子。清末民國圍棋高手。出生書畫世家,星早承庭訓,亦能書畫。
??????3. 許冠群(1899~1971),原名超,字冠群,江蘇武進人。謝伯遠和曾熙門下弟子。常州匯豐錢莊經理許廣澄之子。民國著名實業家,新亞集團開創者。好收藏,所藏頗豐。
跋者簡介:1. 曾熙(1861~1930),初字嗣元,更字子緝,晚號農髯,室名戲海樓,湖南衡陽人。張大千之業師,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1915年始居上海,以賣字為生。主講石鼓書院。工書畫,與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譽。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2. 譚澤闿(1889~1947),字祖同,號瓶齋,湖南茶陵人。譚延闿弟。工書法,師法翁同龢、何紹基、錢灃,并善榜書。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