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西泠秋拍:海上敬修堂藏珍
瓷器、古玩雜項在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的一個見證。每一件瓷器、古玩都記載著歷史發展的漫長軌跡。和書畫一樣,瓷器雜項的收藏與把玩歷代有之,從達官貴人到文人雅士,至平民百姓,無不喜好書畫、瓷器、雜項等等的收藏。
本公司從12年開始,承蒙海上敬修堂的支持,送拍本公司瓷器、雜項及書畫,曾引起不小的轟動。因為敬修堂送拍之瓷器、雜項都來源可靠,傳承有序。此次適逢公司十周年慶典之際,又承蒙得到海上敬修堂的厚愛與鼎力支持,送拍二十余件瓷器雜項,都是在“文革歲月”中抄家后發還的(基本都有上海博物館發還標簽及原裝舊盒)。
在此次敬修堂收藏之專題中,提供的拍品既有瓷器,也有紫砂、鼻煙壺、青銅器(青銅器專場)、印章(吳昌碩刻芙蓉印,印章專場),可謂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其中敬修堂主人藏“鄂候馭方鼎”最為珍貴。此件噩侯馭方鼎由陳介祺收藏、敬修堂遞藏,高三十五厘米,口徑三十一厘米,莊重渾厚,古拙大氣。口沿外折,其上雙立耳。腹部扁鼓,底圓,承三獸蹄足。頸部一周裝飾長冠龍紋,以弦紋為界,足上有解體無輪廓的獸面紋,其余則光素無紋。腹內一側有長篇銘文,原文共八十四字,存七十九字,其文如下:
“王南征,伐角、僪(遹)。唯還自征,才壞(在坯),噩(鄂)侯馭方內(納)壺于王,乃祼之,馭方□(侑)王,王休□(偃),乃射,馭方□(佮)王射,馭方休闌,王宴,咸酓(飲),王寴(親)賜馭方玉五瑴,馬亖(四)匹,矢五束,馭方拜手□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休□(賚),用乍(作)尊鼎,子孫其邁(萬)年永寶用。”
這篇銘文詳細地記述了周王與鄂侯馭方在典禮納壺,行祼禮,侑酒,行射禮,飲酒,賞賚的整個過程,行文簡略概括卻極為生動,為國之重器,當為寶之。
瓷器做為拍賣市場的熱點,一直受到藏家的追捧。此次敬修堂提供的瓷器可謂件件精品。創燒于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初的北宋汝窯瓷,以釉色溫潤,開片優雅而聞名于世。三足洗器形為宋代汝窯珍貴器形,傳世品中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唐英《陶成紀事碑》中記載由皇宮內廷發旨定燒的仿宋汝釉青瓷,為當時仿制汝窯瓷器的典型作品。而此件仿汝釉三足洗即為雍正朝摹制古器的完美之作。此洗通體無紋飾,內外壁通施仿汝釉,釉色天青,微呈月白色,釉層勻凈細膩,釉內氣泡密集,如同瑪瑙入釉。器物底部均勻布置九個支燒點,三足露胎處涂有褐色護胎釉,以仿宋瓷鐵足之意。該洗所敷施的仿汝釉色幽雋淡恬,厚若堆脂,溫潤似玉,散見開片,頗具舊跡,詮釋宋人崇尚一色純凈之美學理念,深得宋汝釉神韻,雍容內斂,極具皇家品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清雍正仿哥釉三足筆洗,可資比較。冠古爍今,遂為一代的曠世珍品。
康熙一朝實行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故御窯廠于瓷質文房多有燒造,其種類之豐富,制作之華美,造型之奇巧,釉色之秀雅,均可稱冠于世,如此件馬蹄尊亦為康熙文房典型佳作。此式水盂即文房雅具中最為典型者,其造型精巧,小口擴底,形似馬蹄,故又稱為“馬蹄尊”,通體所施白釉清透滋潤,外壁以減地起陽紋技法剔刻祥云串串,疏朗而飄逸,底款運筆遒勁,秀潤而不失鋒芒。此種水盂存世極少,品相完好的康熙真品堪謂屈指可數。古樸雅致,體現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置于案頭,可助文思泉涌。康熙青花纏枝靈芝紋杯一對,精巧可人。外口沿為一周方折回紋,腹部繪纏枝靈芝紋一周,數朵靈芝飽滿綻放,枝葉茂盛。脛部為一周仰蓮瓣紋。青花描繪細膩,發色淡雅,清新怡人。杯內底青花單線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此對杯小巧可愛,胎薄體輕,為康熙時期仿宣窯精品,實為難得之物。
陳曼生在世時,曼生壺已遐邇聞名,需求收藏者眾。從他的親朋好友、文人雅士到社會名流,爭相以能擁有一把曼生壺并用之泡茶或自飲或待客而引為榮尚。此次敬修堂提供陳曼生梨形紫砂壺一對,成對出現,殊為難得。紫砂壺形制為梨形,器形柔美秀雅,骨肉亭勻,飽滿潤滑,整體外觀視覺感極佳,極易讓人產生聯想!流、把、口切線平衡,做工嚴謹。溫潤的小煤窯朱泥砂質顆粒盡顯,如梨皮上點點斑紋,更猶如壺中貴婦,觀之柔美動人,摩挲起來更是如觸凝脂。試想以這樣一款小壺來摩挲把玩,泡茶見茶湯之晶瑩可人,聞之覺茶味之香甜甘醇,賞之見壺型優美雅致,令人愛不釋手。
清·吳昌碩七十有四歲所刻《雙螭鈕壽山白芙蓉石劉體干自用印》也是此次系列亮點,其印文“蜀石經齋”為劉體干堂額。此章用刀淳樸蒼古、凝練遒勁,印石尤佳。在《吳昌碩印譜》、《吳昌碩流派印風》、《吳昌碩作品集——書法篆刻》等書中均有出版,為缶老精品之作。
此次敬修堂珍藏瓷雜,精品迭出,各有看點,為西泠拍賣十周年盛典添放異彩,相信定會得到各位買家的青睞。在此我僅代表公司向海上敬修堂表示最真摯的謝意。
錢道明
海上敬修堂藏珍精賞:
西周厲王·噩侯馭方鼎
銘文:王南征,伐角、僪(遹)。唯還自征,才壞(在坯),噩(鄂)侯馭方內(納)壺于王,乃祼之,馭方□(侑)王,王休□(偃),乃射,馭方□(佮)王射,馭方休闌,王宴,咸酓(飲),王寴(親)賜馭方玉五瑴,馬亖(四)匹,矢五束,馭方拜手□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休□(賚),用乍(作)尊鼎,其邁(萬)年,子孫永寶用。
高:35.5cm 直徑:31cm
來源:陳介祺舊藏,敬修堂遞藏。
著錄:
1.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第二·七,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2.鄒安《周金文存》第二·二四·一,民國五年(1916年)。
3.吳大澄《愙齋集古錄》第五·八,民國六年(1917年)。
4.鄧實《簠齋吉金錄》第一鼎二,民國七年(1918年)。
5.劉體智《小校經閣金文拓本》第三·二三·二,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6.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第四·三二·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7.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第一五四,考古學報,1956年。
8.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第九零,科學出版社,1958年。
9.嚴一萍《金文總集》第一二九九,藝文印書館,1983年。
10.《殷周金文集成(增補版)》第二八一零,中華書局,2007年。
清雍正·仿汝釉三足洗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參閱:
1.《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第182頁,圖158。
2.《清代單色釉瓷器特展目錄》,臺北故宮博物院,1989年,第113頁。
3.《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粹—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182頁。
高:6cm 口徑:16cm
清康熙·白釉暗刻云紋水盂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楷書款
高:7.2cm
清乾隆·青花團鳳蝶紋仿銅式雙耳方瓶
高:14cm
清康熙·青花纏枝靈芝紋杯一對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3.7cm口徑:5.5cm
清乾隆·爐鈞釉象耳尊
高:13cm
清康熙·素三彩海馬紋碗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口徑:16cm
參閱:《徐氏藝術館.陶瓷.清代》PL106
清道光·白地綠釉暗刻龍紋盤一對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口徑:18cm
清·陳曼生梨形紫砂壺(一對)
款識:五石無用合世則重 曼生銘 阿曼陀室 石泉竹爐千金一壺 曼生銘阿曼陀室
高:9.3cm 長:14cm
吳昌碩刻雙螭鈕壽山白芙蓉石劉體乾自用印
印文:蜀石經齋
邊款:丁巳小除夕,昌碩刻,時年七十有四。
出版:
1.《吳昌碩印譜》P206,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
2.《吳昌碩流派印風》P101,重慶出版社,1999年。
3.《吳昌碩作品集——書法篆刻》P39,西泠印社,1984年。
說明:上海博物館退還編號“丂48425”。
2.6×2.6×5.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