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革命詩冊》系1941年春,謝華和李初梨于延安拜訪林伯渠時,由林老所贈。曾刊載于1986年第3期《湖南黨史通訊》封底,并附林老作古三年后謝華重新檢讀詩冊所作的題跋。
林伯渠(1886~1960) 革命詩冊 紙本 冊頁(六開 附跋五開) 尺寸不一
說明:歷史學家謝華題跋。毛主席保姆陳玉英舊藏。
出版:《湖南黨史通訊》總第57期封底,中共湖南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1986年3月。
著錄:《謝華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20世紀初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批有志之士開始了革命道路的探求。林伯渠響應孫中山號召,于1905年經(jīng)黃興、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之后,他回湖南和東北等地從事聯(lián)絡會黨、綠林豪杰和運動新軍的工作。參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歷次革命斗爭,并深受孫中山器重。1917年起,謝華在各報刊發(fā)表時事短評,抨擊反動統(tǒng)治,支持孫中山立場。1923年,孫中山電召譚延闿回粵,謝華隨同前往。此時,林伯渠任國民黨中央總務部長,協(xié)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兩人共事于孫中山麾下。
舊民主主義革命屢遭挫折,革命者深感絕望。俄國十月革命勝利,馬克思主義理論讓他們重新看到了希望。1921年,林伯渠在上海經(jīng)陳獨秀、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5年,謝華考入了以廖仲愷為所長的“宣傳員養(yǎng)成所”,聆聽了毛澤東的教導。翌年亦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7年,謝華任中共西北特別支部書記,從事黨的軍運、策反工作,對促進“西安事變”起了重要作用。西安事變后,林伯渠駐派駐西安,任八路軍駐陜辦事處黨代表,與國民政府展開談判,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李初梨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革命隊伍,1931年于上海被捕,在獄中度過六年鐵窗生涯。1937年獲釋后,調(diào)往西安,任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秘書。為了克服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qū)的包圍封鎖,1940年11月底,林伯渠返回延安領導邊區(qū)政府發(fā)展生產(chǎn)。謝華與李初梨于1941年春到林伯渠親手創(chuàng)辦的光華農(nóng)場探望老友,林老隨即賦詩相贈。
林伯渠早年所受私塾教育使他在古典詩詞方面有較深的修養(yǎng)。整個革命生涯中詩文不斷,并于1941年在延安組織成立了“懷安詩社”。《林伯渠同志詩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共收入194首,內(nèi)容以反映災難深重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思、展望光輝的革命前景為主。此冊詩風淳樸,語言平實,是林老詩文典型風格。三位戰(zhàn)士“扺掌梅園”,暢懷革命事業(yè),展望未來革命之路。從此冊頁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中共五老之一的林伯渠不僅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其書法和詩詞造詣也極其深厚。書風整體氣韻生動,天真自然,絕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用筆揮灑自如,痛快淋漓,毫無雕琢之痕。此冊中林老所書的數(shù)首又為謝華詩文。謝華文風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真情力透紙背。可見作為歷史學家的謝華古典涵養(yǎng)之深厚。故此拍品不僅得以了解早期革命先烈的真實面貌,也讓人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真情友誼,因而極具歷史價值。
此拍品為陳玉英之女孫燕舊藏,陳玉英即為毛澤東家保姆,曾在牢房中極力保護毛岸英,解放后又屢受毛澤東照顧。新中國建立后,謝華作為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長主持湖南省地方史的編纂,其為了解毛澤東解放初期革命歷程必多次拜訪陳玉英老人。故其傳承可靠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