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關良的畫,使我懷想起他的人,他的為人也正和他的畫一樣的純粹,瀟灑,一個像畫家的畫家,一個可愛的沉默的男子。
——倪貽德
西方有梵·高、馬蒂斯等人,中國的關良可視為這方面的典范,他的畫作看似稚拙,卻顏色清雅造型不走尋常路,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帶有東方韻味的藝術風格。
關 良(1900-1986)
承蒙關良家屬的長久支持和信任,2021西泠秋拍再次將“良公自珍”這一大師專題奉上,以饗藏家。本專題精彩呈獻良公油畫、彩墨作品數幅,內有著名的“德國風景”系列油畫作品、獨具風貌彩墨戲劇人物畫和花卉靜物彩墨豐富動人之作等,以及一件瓷畫代表作。下面就請各位,隨我們一同“走進”關良的藝術世界,領略其筆下的萬千稚美。
風 景 、靜 物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海倫
布面 油畫
簽名:關良
說明:1.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2.關良1957年訪德期間創作了一系列“德國風景”作品,在德期間關良受益良多,當地充滿異域風情的風景令他留戀不止,情之所至曾進行多次創作。此幅《海倫》甚得關良所喜,后贈予女兒,由畫家家屬珍藏至今,彌足珍貴。
46×37cm
《海倫》懸掛于關良家中,1987年攝于關良老宅。
(此素材信息由關良家屬提供)
1957年,我國文化部為中德文化交流簽訂協定,特派李可染、關良等作為代表團成員遠赴東德訪問,在東柏林舉辦個人畫展,萊比錫“伊姆茵采爾”出版公司為他出版畫冊。在德期間,關良深受當地充滿西方風情的風景所感染,創作了一系列的德國風景作品,并始終由自家珍藏。此前“高妙傳神”專題所呈現的兩張油畫亦為此系列的作品,首現拍場便受到了眾多藏家的偏愛和競購。
之前的兩幅德國系列作品都是橫構圖,近水遠山的景色,這幅《海倫》有些不同,一條極具歐洲風情的小街巷成對角線延伸上去,圍繞它所展開的近景占據了畫面三分之二,虛實相生。加粗的輪廓線、豐富而和諧的色彩將近景那種生活化和畫家內心的愉悅感宣泄出來,遠處的教堂矗立在山間,更加凸顯出畫作濃郁的現代藝術氣息。
關良在德國歌劇院露臺上寫生
德國之行,對于關良的藝術人生來說,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藝術代表中國贏得了歐洲人民的贊賞和喜愛,他也得以近距離呼吸到現代藝術的氣息,暢游神往。將這種愉悅帶給自己的家人,未嘗不是最好的禮物。“生活有趣,藝術就有趣;生活多彩,藝術也多彩。”是關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海倫》這同一景致在畫家筆下多有創作,可見關良對它的偏愛和對其構圖和色彩搭配的自信。而出現在2021西泠秋拍上的這張油畫作品,卻有它獨特之處,這是當年關良最為喜愛的一幅作品,在家中懸掛多年,彌足珍貴。 17歲時關良隨家兄東渡日本留學,要去學他想學的“一無用處”的繪畫藝術而不是當時熱門的化學專業。父親理解他,對此給予了無條件的支持。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父親,所以關良也成為了這樣的父親,而關良給予兒女最好的愛,也正是這種不干預和藝術的熏陶吧。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 堤岸風景
布面 油畫
簽名:關良
出版:《關良百年紀念展》P35,大未來畫廊,2000年。
展覽:1.“慶祝上海解放十周年美展”,上海油雕院,上海,1959年。
2.“關良百年紀念展”,大未來畫廊,臺北,2000年。
26×34cm
關良屬于中國第一代著名油畫家,和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一起,并稱“中國早期油畫四大家”,對中國油畫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并在中國油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的油畫受現代派影響,不僅在技法形式上,主要還是在理論和觀念上的。他說:“我們若是認識了現代繪畫的理論與現代精神的話,那時是絕對不會誤解現代藝術,毒罵現代藝術的。一個畫家是要有充分的教養的,尤其是在現在來說,不然他是一個工匠。”
因為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時期,物資緊缺,薪金微薄,關良難以買到油畫顏料與畫布,遂拿起毛筆與宣紙,用簡單的工具作畫,探尋新的藝術道路。但他對于油畫的感情,可想而知。建國后的年歲里,關良恢復了油畫作品的創作。這些見證了他油畫創作新生的作品,歷經劫難得以保存,數量不多,且距今已有一甲子之余。
這幅《堤岸風景》創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參加過兩個重要展覽,取景和色調非常本土化,灘涂、水域、小島、帆船等元素錯落有致,典型的三分之二構圖,完美的關氏畫風,非凡的功力在微妙用心的調色變色和筆觸之中盡顯。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峨眉山景
紙本 水彩
簽名:峨眉山景 番禺關良寫
鈐印:關良(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57×43cm
關良創作過峨眉山系列的水彩作品,用西畫的理念和媒介,畫出了水墨山水的韻味。具體創作于何時,仍待考證。下圖這件《峨眉山下黑龍澤》是關良早年寫實油畫的代表作,可作為他不同時期畫作藝術特點的參考和對比之用。
《峨眉山下黑龍澤》(布上油畫 76×52cm 20世紀40年代)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瓶花
紙本 彩墨
1977年作
簽名:丁巳 關良
鈐印:關良(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41×31cm
關良、林風眠、吳大羽等大師,在特定時期都偏愛創作“瓶花”作品,因這一抹亮色點亮了那段煩悶的生活,象征了他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他們筆下的瓶花都充滿活力,淡雅迷人,散發出一種生活哲學之閃光。
關良的瓶花完全采用了西洋靜物的構圖,但以中國畫的筆觸率涂勾寫,勾勒輪廓及花與枝葉的畫法主要用傳統筆墨技巧,單線平涂卻又不失豐滿與厚重。平面化和裝飾性的傾向較重,色彩明艷高雅,三原色的搭配和干凈的底色愈顯超脫,而花瓶以寶藍色著色,留出三分之一的高光部分顯示立體感,寫實性十足。
戲 曲 人 物
之 西 游 記
倪貽德記起,二十年代中期關良曾對他說過,“譚鑫培的戲,和塞尚的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所取的藝術方式完全不同,而所以成為佳妙的原則是相同的”。說明關良很早就已經有了這種跨媒介取材的藝術創作認知。
因為從小就開始看戲,所以關良對于《西游記》的人物和經典唱段并不陌生,歷盡人生酸甜苦辣之后,關良對于孫悟空的率真和敢作敢為更是有說不清的喜愛和欽佩,所以不難看出,他對于西游記人物及相關故事場景的創作是情有獨鐘。以下三幅作品皆有“火眼金睛”的鈐印,與孫悟空繪畫主題相呼應,愈顯心意和趣味。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孫大圣圖
紙本 彩墨
1978年作
簽名:孫大圣圖 戊午冬月 關良
鈐印:火眼金睛(白)關良(白)
題簽:關良 紅袍孫大圣 董芷林題
出版:1.《海上八大家》P76,劉海粟美術館,2017年。
2.《抱得琴來不用彈》P276, 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年10月。
展覽:“海上八大家”,劉海粟美術館,上海,2017年9月。
說明:1.本拍品源自畫家家屬。
2.香港嘉德拍賣“良公家珍”專題,181號拍品。
3.董芷林(b.1945)自號頑翁。一九四五年出生于上海。為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再傳弟子,滬上書畫名家王個簃先生入室門人。數十年秉受藝術之道,勤學不已,諸凡書畫刻印皆臻精到,畫風得缶翁雄健厚重之氣質,繼個師倜儻雅逸之風姿。一燈相傳,深入境界,是故,常為乃師贊許,亦為藝壇稱譽。
67×67.5cm
原著中相關章節對美猴王穿著的描寫是:“頭戴紫金冠,身穿赭紅袍。”這紅袍加身,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弼馬溫,卻可視為悟空進入神仙界任職之始。這搶眼的大面積紅色,彰顯出畫家經過十年文革,內心的欣喜和歡騰之勢,象征著藝術可以重新立于中國大地之上,煥發無限生機。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棒打老君
紙本 彩墨
1976年作
簽名:孫悟空棒打老君圖 丙辰冬月 關良
鈐印:關良之印(朱)火眼金睛(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67×46cm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紙本 彩墨
1976年作
簽名: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丙辰冬月 關良
鈐印:番禺關良(白)火眼金睛(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125×69cm
為表心中快意,良公畫了不少《三打白骨精》這場戲,但眼前這幅絕對是最具藝術表現力的。豎長的構圖上,孫悟空把白骨精打翻在空中,那一雙雌雄雙劍已經掉了一只去,可見已無還手之力,畫面左下角的三個小鬼驚恐不已,奪路逃命去,但清風不會缺席,他們哪里逃得出良公的畫面,又哪里逃得過歷史的評判。
水 墨 戲 曲 人 物
1957年德國出版的關良畫集封面,選用的就是戲曲人物畫。
這本畫冊成為繼齊白石之后,編列為萊比錫“伊姆茵采爾”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美術》叢書的第692號。
倪貽德在回憶跟關良的文章中寫道“他的藝術不僅僅是持著一點天才,而且是經過一番苦心研究的,他對于藝術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大約他在留東的時候,也正像研究京劇一般的熱情在研究洋畫吧。”想必,不僅是在留東的時候,關良一生,很多時候都在研究戲曲和繪畫,才可“信手便來”那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人物”。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瓷中韻
瓷釉上彩
1982年作
簽名:壬戍三月 關良
鈐印:良公之印(朱)
出版:1.《關良回憶錄》圖版17,上海書畫出版社,1984年。
2.《關良》P317,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高:28.5cm 通徑:31cm
《關良回憶錄》圖版17,最左側為本拍品
在《關良回憶錄》中,良公對于小時候跟父親去看戲有一段回憶,寫得動人極了。“可我的父親真疼我,他知道我這個‘小戲迷’沒有看戲比啥都難過。因此他有時就瞞著母親把我帶去看戲。這可真是‘塞翁失馬’反是福,我跟了了父親去看戲可舒服得多了。……遇到戲中有看不懂、聽不清的地方,隨時可以問父親,他對我的啰嗦糾纏,從來不會厭煩和生氣。相反,有時候我不去打擾他,他自己會來給我提問,講戲。……”這樣的場景描繪,讓我眼前浮現出老年關良帶兒子看戲時的場景。
關良攜子看戲,邊看邊畫速寫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戲曲人物
紙本 彩墨
簽名:關良
鈐印:關良(朱)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31×29cm
他的作品用筆極簡,質樸平易,極富筆趣,不拘泥對象的解剖、透視和比例,而是以夸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寫照,人物情態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畫最見功力,眼睛瞳孔用濃墨點醒極傳神。
良公總是用最精煉、最質樸的線條創造出一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畫面感,讓你眼前的戲曲人物動起來,“他用盡可能簡明的輪廓來表達復雜情節的內容,以求得到基本造型的優美為最高原則”(柏林藝術科學院教授利特克)。這點與關良對中國傳統戲劇的總結非常契合“……道具、布景很少,有的完全靠演員的演技和優美的舞蹈動作引起觀眾的想象。”
關良這樣說畫戲:“眼磨亮了,把角色、演員兩層心靈都讀透,由通而化,水到渠成”。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武劇圖
紙本 彩墨
簽名:關良
鈐印:簡遠(朱)關良七十八后作(朱)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45×73cm
在關良一次畫展上,畫家李苦禪曾帶著一批學生去參觀,許多學生提出關良老師為什么不把人物畫得標準些,苦禪先生說:“良公的畫法叫得意忘形。”李苦禪所謂的“得意忘形”指的是“繪畫之形象”,而不是“形象之繪畫”。
在關良的作品中,其調和中西的努力和探索是無處不在的,正如關氏曾提醒觀者:或許他的畫看起來“彩墨多孱雜不清,水份常溢于形外,疑似‘信手涂鴉’,實乃‘慘淡經營’”。就是這種“不經意”中的流暢與詼諧,恰好正是關氏作品妙趣橫生、百看不厭的魅力所在。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太白醉寫
紙本 彩墨
簽名:太白醉寫蠻書圖 關良
鈐印:山月軒(白) 良公(朱)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52×35cm
《李太白醉寫蠻書圖》也是良公晚年喜愛的一個創作主題,他在《關良回憶錄》中提到:“……尚得‘太白’之真情,極現‘醉酒’之傲態,……思情畫意,我自己也想在李太白前多喝幾杯,一助酒興,二助畫興……”
其 他 人 物 畫
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關良為了豐富創作素材和理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開闊了起來:“我想只是從古畫中去發掘還是不夠,更應從多方面的,例如石刻、佛像、書法,以及民間藝術方面去研究,這樣下去或者在我們的畫面上可以有點新的發現吧。”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達摩面壁
紙本 彩墨
簽名:佛在心頭 經在口頭 十年面壁 頑石點頭 關良
鈐印:關良水墨(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52×38cm
“我們民族歷來是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的,譬如佛教,便是從印度傳來的,但一經與中國的民族思想感情和風俗習慣相結合,便形成為地道的中國式佛教了。”達摩面壁這一佛教史上的美談,極具東方禪學內含,而良公對于這一主題的詮釋,也正好與特定時期的親身經驗所呼應,畫中人物呈一定角度卻心穩沉靜,一坐就是十年光景,好似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藝術家,以畫明志。
上圖是人生感悟,了然如圖。下圖歌頌了工人階級,突顯出新時期中國女性的“半邊天”地位,這算是他少量沾染時代氣息的主題性繪畫作品,卻也充滿著戲曲人物般的設計和趣味。
▲2021西泠秋拍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關 良(1900-1986)獻花圖
紙本 彩墨
簽名:獻花圖 關良
鈐印:關良(白)南亭(朱)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56×45cm
關家當年是村中望族,他的哥哥關德寅早年留學日本,在日本做過小學教員,回鄉后在祠堂里創辦了南亭小學,至今祠堂里還有他的畫像。據村里老人說,當年日本兵掃蕩到南亭時,帶隊的小隊長在關德寅先生家看到照片,認出是自己的老師,就帶兵退出村子,南亭從而躲過一劫。
南亭村獨特的地理位置
關良(右一)與家人一起在家中排戲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倪貽德:《藝苑交游記(一):關良》,載《青年界》1935年第1期。
關良:《關良回憶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84年版。
北京畫院編《高妙傳神:關良繪畫藝術研究》,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年版。
12月26日 A廳
20:00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