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喜歡作詩的皇帝,傳世所見乾隆御制詩內容包羅萬象。其中有一類以詠書畫和器物為主的御題詩,多半直接題寫和鐫刻在作品上。這些御題詩不僅可以當作乾隆帝御覽賞玩的記號,亦能反映出乾隆皇帝對古代藝術品的鑒賞觀。在現今存世的200多件陶瓷御題詩中,歌詠宋代汝官哥均定等五大名窯之作占據多半,可以反映出乾隆帝對宋瓷的偏愛。
2018年西泠秋拍特別推出宋·乾隆御題定窯白釉暗刻螭龍紋膽瓶,此瓶鐫刻御題詩早在《御制詩集》第五集三十六卷就有記載,詩篇題名為“詠定窯膽瓶”,而一直未見實物傳世,這次推出世人方可一睹真容。
▲2018西泠秋拍
宋·乾隆御題定窯白釉暗刻螭龍紋膽瓶
銘文:定冶非關修內司,光芒消盡穆而滋。設云氣勇生于膽,此是武陽面白時。乾隆戊申春御題。
印文:古香(朱)
高:9.6cm 口徑:2.2cm 足徑:3.7cm
來源:歐洲私人遺產拍賣。
詩文著錄:《欽定四庫全書·御制詩五集》第三十六卷。
瓶圓形侈口,口沿嵌清宮老銅扣,細長頸,削肩垂腹,圈足,因器形如懸膽而得名膽瓶。膽瓶為各式瓶形中器形最為典雅優美而超凡脫俗的,可作花器。全器通體施牙白色釉,有細碎蟹爪紋開片。腹部暗刻螭龍紋,紋飾若隱若現,與釉面融為一體。
此瓶足底鐫刻乾隆皇帝“詠定窯膽瓶”:“定冶非關修內司,光芒消盡穆而滋。設云氣勇生于膽,此是武陽面白時。”御制詩。詩末署“乾隆戊申春御題”紀年銘(乾隆五十三年,即西元1788年),并落“古香”鈐印一枚。御題詩采用六方形布局,這種布局為乾隆御題詩較為典型的布局方式。
北宋 定窯白瓷劃花牡丹紋碟(底部銘文)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官窯青瓷葵口盤(底部銘文)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印文“古香”對比
臺北故宮藏乾隆御題北宋定窯劃花牡丹紋碟,其御題詩“詠定窯碟子”銘文布局與本品類似。臺北故宮藏乾隆御題南宋官窯青瓷葵口盤,其銘文布局及鈐印“古香”,與本品類似。
清 佚名 《弘歷是一是二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記乾隆皇帝自評“朕所作詩文,皆關政教,大而考鏡得失,小而厪念民依,無不歸于紀實。”縱觀清宮舊藏瓷器上的乾隆御題,乾隆皇帝透過御制詩,將陶瓷當作宣揚施政理念的媒介,以御制詩為媒介,宣達政治理念。此御題詩第一句是表達乾隆皇帝對窯口的鑒別,認為此瓶非修內司官窯。第二句是對此瓶釉質滋潤的贊譽。后兩句皆是宣揚膽氣烈士精神。他在多件瓷器上鐫刻“笑把葵花百圾者,恰如烈士善循名”,將瓷器釉面細裂的開片與忠貞義膽的烈士聯系起來,想必此瓶正是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典范,故御題而歌詠之。
本拍品銘文記載于《欽定四庫全書·御制詩五集》第三十六卷
此詩載于《欽定四庫全書·御制詩五集》三十六卷。據民國郭葆昌輯《清高宗御制詠瓷詩錄》統計,乾隆御題詠瓷詩有199首,所刻詩文絕大部分均為每瓷對應一詩,個別有一詩刻于不同器物之上,總體考慮,清宮舊藏中刻有乾隆御題詩的陶瓷應當僅有200余件。此類刻詩器物絕大部分收藏在兩岸故宮和大英博物館,以上三館總計收藏有141件。大英博物館的館藏最早源自民國初年溥儀抵押至鹽業銀行、后由大維德爵士購得的宮廷珍寶,其他私人收藏亦多來自這一源頭,能流通者數量極為有限,歷年來罕有現身拍場,以此考慮,本件可謂珍貴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