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寺舊藏《辯非集》首現今春拍場
縱觀各大拍賣公司今年春拍的成交情況,古籍專場成交額比去年秋拍提高多達50%,總體成交率基本在75%左右。更有甚者,西泠印社春拍古籍善本專場總成交率達到了84.1%。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一方面,拍賣公司在征集過程中,力求保持拍品的“新鮮度”,同時越來越重視與學界的交流,深挖拍品價值。而一批批首次露面的“大部頭”,能夠對市場形成新的刺激;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專業型新買家的入場,也促進了古籍善本收藏市場的良性互動。
名家舊藏反響熱烈
創立于清光緒十三年即1887年的秦氏“藝苑真賞社”,以當時全球最先進的印刷技術,出版大量紙墨精良的印本。而其收藏的母本既朔古善,裝幀又考究,被古籍收藏業內稱好。
2013年西泠春拍“藝苑真賞社專題”中的《沈樹鏞舊藏并題舊拓石門銘》以6萬元起拍,38萬元落槌,為清早期所拓,金石名家沈樹鏞舊藏,有沈氏題記四則,褚德彝觀款、秦淦題簽。《李鴻裔、趙烈文等題破邪論序》則以8萬元起拍,17萬元落槌;《魏鐘繇書五種》精拓本以10萬元起拍,17萬元落槌,均好于預期。此外,西泠春拍“常云湄舊藏古籍專題”,成交率84%;其中清同治間徐氏觀海堂抄本《投筆集》以4萬元起拍,14萬元落槌;常云湄專用箋紙及底稿以1.5萬元起拍,18.5萬元落槌。這些,都反應了市場對名家舊藏的追捧。
《沈樹鏞舊藏并題舊拓石門銘》清拓“此”字本
佛教文獻閃現光芒
歷史上浩如煙海的宗教古籍因種種原因亡佚損毀,以佛教文獻為代表的存世典籍,包含了教理教義、修持方法、戒律規范、法事儀軌等珍貴資料,是各宗教立教傳教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也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內容。隨著宗教古籍的保護整理收到各界重視,宗教古籍收藏也成為古籍門類拍場閃光的一個專題。
今春拍場,佛教文獻類拍品就齊齊受到藏家關注。西泠拍賣一冊中土失傳700余年的珍稀佛教文獻、高山寺舊藏《辯非集》首現國內拍場,這件重要作品,估價僅為60萬元至80萬元元,經過50余輪競價,最終以477.25萬元成交,創下佛教文獻單冊拍賣最高紀錄。此外,各大拍行的佛教文獻在此次春拍中均有不俗表現。
新買家中不乏專業機構
在整體市場面臨理性調整時期,各拍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成交率、號牌數、新買家增長率成為反映品牌吸引力的重要指標。西泠拍賣負責人表示,今年西泠春拍的新買家較去年有逾30%的增長,號牌數達1150塊,這樣的市場反饋進一步增強了對深耕市場細分門類的信心。西泠拍賣自2010秋拍首次推出“古籍善本專場”,便確立以“學術指導拍賣”的理念,堅持“少而精”的純古籍路線,并致力通過拍賣平臺,傳播古籍文化知識。四年來,一大批重要古籍拍品,包括刻本(以清乾隆六十年為限)、晚清民國精刻本、紅藍印本、活字本、名家稿抄校本、碑帖拓本、佛教典籍,經由西泠拍場對當今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西泠春拍中首次推出的“浙江文獻專題”,成交率達96.7%,參與競拍的除了個人藏家,還有西湖博物館、慈溪市檔案館、中國書店等多家收藏機構,這些專業機構的入場無疑增加了學術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同時博物館檔案館的后續展示,也對弘揚藏書文化,營造全民藏書氛圍作出貢獻。
西泠邀專家講古籍
西泠印社拍賣公司將于24日至26日每天的9時至17時30分,在京瑞大廈18層第一、二、三會議室舉行秋拍拍品征集,市民可以攜家中珍藏古籍碑帖前往現場,精品則有望亮相今年西泠秋拍。中國書畫、名人信札手稿、篆刻硯臺、田黃石、文房瓷雜、青銅器(1949年以前著錄)、紫砂、庭園石雕、中國歷代錢幣、油畫雕塑、當代名家玉雕、中國陳年名酒等門類藝術品,現場亦可由專家免費鑒定。
此外,西泠拍賣還將于本周六上午9時30分至11時在首都圖書館A座一層多功能廳舉辦公益講堂。此次講座主題為《古籍裝幀形式與修復》,特邀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古籍修復代表傳承人杜偉生,從古籍裝幀形式到古籍修復方法,以講授加實物展示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專業知識,使聽眾親歷古人的治學態度,欣賞古代文字的精美載體,同時對古籍善本的收藏和保護有一個更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