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名人手跡專場 7月13日 15:00】
紅塵滾滾而過,重拾昔日的光華,百年間三個真實的生命在光影流轉中穿行,在字里行間留下愛恨與哀歡,遙遠又貼近。西泠春拍名人手跡專場,推出陸小曼、鄧麗君、三毛的書、信、照,沒有陪伴的日子,心有所依。
【永遠的念想】
陸小曼與徐志摩于1926年結婚,短短5年后,志摩飛天而去,年僅36歲。愛人的離去,讓陸小曼的心卻陷入一片冷然。陸小曼明確表示活下去的原因是“因母老”,而活下去要做的則是“遺文編就答君心”。她覺得志摩的詩文是全社會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出版志摩的作品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1931年11月,就在徐志摩去世后大約10天,趙家璧因為想早些把志摩的遺作《秋》出版,就找陸小曼要一張徐志摩的照片放在扉頁。陸小曼非常欣慰,當即提供了照片并稱將繼續整理志摩的遺作出版。1931年12月,陸小曼應邵洵美相邀,為徐志摩遺作《云游》作序。她寫道:“又誰能料到在你去后我才真的認真的算動筆寫東西,回憶與追悔變將我的思潮模糊得無從捉摸……”
陸小曼與徐志摩
在趙家璧的幫助下,陸小曼于1935年起開始收集整理并編輯《徐志摩全集》,但由于種種原因,幾經輾轉未能出版。1954年,商務印書館把《徐志摩全集》的清樣稿退還給陸小曼。雖因時局原因數十年不能出版,但陸小曼一直存著為志摩出版作品的心愿,好讓志摩的詩文流傳下去。
1933年, 陸小曼整理了徐志摩于1926年8月至1927年4月寫的《眉軒瑣語》,在當年的《時代畫報》第三卷第六期上發表,《愛眉小扎》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兩人相愛的心聲,后來收在陸小曼1947年所編的《志摩日記》里。1936年由良友圖書公司出版。
《志摩詩集》序原稿最后寫道:等我身心好轉一點的時候我定要寫一本《志摩與我》。——2013西泠春拍 陸小曼 《徐志摩詩集》序言未刊稿及致卞之琳信札
陸小曼一直想給徐志摩出個全集,她與趙家璧收集整理,于1935年10月大致編好稿子。陸小曼發出的志摩日記征求信,反應不高,因為徐志摩的朋友多把他的死怪到小曼頭上。當時他們議定、由趙家璧所在的良友圖書公司出版。但胡適認為應該改交商務印書館,陸小曼聽從了他的建議。但在“八一三”事件中與商務印書館失去了聯系。陸小曼遭到沉重打擊,她寫到;“我懷著一顆沉重的心回到家里,前途一片渺茫。志摩的全集初度投入了厄運,我的心情也從此浸入了憂愁中。”
1946年,趙家璧去看望陸小曼,她一見到他就流下了眼淚,后悔聽了胡適的話。他們決定繼續努力。陸小曼后來找到了徐志摩1918年的《西湖記》,1926年至1927年的《眉軒瑣語》,連同志摩親筆題名的《一本沒有顏色的書》,加上原來已出的《愛眉小扎》和《小曼日記》,共五個部分,總題為《志摩日記》,于1947年3月由晨光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小曼在序中再次表達了她的心愿:“我決心把志摩的書印出來,讓更多的人認識他,記住他……只要我能完成上述志愿,那我一切都滿足了。”1954年,徐志摩全集的稿子終于找到,陸小曼欣喜若狂。
1957年4月,北京的人民文學出版社請卞之琳編《志摩詩集》,去信通知住在上海的陸小曼,請她提供詩人徐志摩的照片和手跡。陸小曼接信后,喜出望外,當即提供了所需物件,并寫了一篇序言。只是由于當時“反右”擴大化的影響,《詩集》最終還是未能出版,陸小曼這篇序也未能發表。此信之后也未曾公開過,陸小曼為《志摩詩集》寫的序言后來演變成為一篇文章,取名為《遺文編就答君心——記〈志摩全集〉編排經過》,經趙家璧推薦,刊在1981年《新文學史料》第四期上。但在發表的時候相應的刪去了“相約寫序”的內容,還刪去了介紹志摩生平的內容,刊登篇幅大約是原文的三分之二左右。
此次西泠春拍所拍的陸小曼《志摩詩集》序言原稿和致卞之琳的回信都是首次露面。 陸小曼與徐志摩可作為民國愛情文化的象征,而陸關于徐的手稿卻極為罕見,此稿又幾經沉浮,十分難得。
1984年元月9日,就在“十億個掌聲”演唱會結束的第二天,鄧麗君將一幅照片仔細裝裱后,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一位特殊的人,并落上她的本名“麗筠”。她在照片中身著的正是香港、臺灣兩站演唱會里這件亮片流蘇紅裙,而照片上提到的被她稱作“干爹”的周伯伯,是鄧家早年居住臺灣屏東時的鄰居周羽,湖南人,曾在烏坵(金門近旁小島)擔任駐軍指揮官。周羽夫婦非常喜歡鄧麗君,認她作干女兒,小時候,住在附近的周伯伯家是鄧麗君常去的地方,因為周伯伯家有臺收音機,她就跟著收音機播放的音樂一起哼唱,那時,鄧媽媽和干娘是她最忠實的聽眾。周伯伯一家和鄧麗君的緣份維系了很長時間,從這張簽贈彩照可以看出,自兒時到她成名后,鄧麗君和周伯伯一直保持著聯系。
2013西泠春拍 陸小曼 《徐志摩詩集》序言未刊稿及致卞之琳信札
紙本 信札 尺寸不一
•陸小曼與我•
—— 陸小曼是個才女,在繪畫、戲劇、翻譯和文學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她的文章大多是圍繞思念徐志摩而寫,這一篇序也是同樣。序言以陸小曼聽見《志摩詩集》將出的欣喜表達開始,介紹了徐志摩的生平簡歷,回顧了自己二十多年來為收集、整理《徐志摩全集》經歷的曲折,最后以記述志摩對新詩的熱愛和為中國新詩所做的努力結尾。整篇序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這一封短信和序言還原了歷史史實,豐富了相關內容,對研究徐志摩和陸小曼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柴草,1991年畢業于杭州大學歷史系,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因為需要做關于徐志摩研究,而觸及中國20世紀20、30年代那份疏遠了的情感,而儀態萬方,無與倫比的陸小曼隨即走入他的研究視野。
至今,柴草已出版陸小曼系列書籍6部——包括《陸小曼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陸小曼詩文》(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一代才女 曠世佳人——圖說陸小曼》(哈爾濱出版社,2004)、《眾說紛紜陸小曼》(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陸小曼文存》(山西出版集團•三晉出版社,2009)、《眉軒香影陸小曼》(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其中《圖說陸小曼》的臺灣版《陸小曼的傳奇一生》由臺灣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05)。
【唯美的流浪】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女作家以瀟灑不羈的個性以及自然純真的語言風格,完成精神和身體雙重奇異的生命歷程。童年的孤獨,死亡意識的萌動,促就她把流浪當做生存的行為,不斷自我放逐,閱遍種種人情冷暖后,對大千世界溫柔觀照,真摯動人。
2013西泠春拍 陳鵬仁上款
三毛 簽贈書•《溫柔的夜》手稿二本•簽贈書三本
1979年作
本標的包括:1.三毛簽贈書《撒哈拉的故事》;2.三毛簽贈書《哭泣的駱駝》;3.三毛簽贈書《溫柔的夜》;4.《溫柔的夜》手稿(日語三十五頁);5.《溫柔的夜》手稿(日語十七頁)6.《中國•日本•臺灣》
說明:1.敬請鵬仁先生指正,晚,三毛上,1979年12月(三次);2.《溫柔的夜》(日語,兩款)文略。
三毛與熱戀且等她六年的荷西在馬德里再次相遇,愛情的摯熱被重新點燃。他們將愛巢定址撒哈拉,三毛迎來了她生命中最幸福而燦爛的時光。物質貧乏、氣候惡劣的沙漠成為他們如家般的樂園,三毛開始重新用筆描繪她新的生活。在《溫柔的夜》里,充滿了奇幻的風景,質樸單純的人事,還有溫馨而浪漫的家庭生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雄壯沉厚而安靜的。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紅的紅色,凄絕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轉化為一片詩意的蒼涼。荷西靜靜地等著我,我看了他一眼。他說:‘你的沙漠,現在你在它懷抱里了。’ 我點點頭,喉嚨被哽住了。”
這位特別的女作家,以生命本真的創作,一生不寫虛構,只記錄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以她四十八載的凡塵生涯,走過了亞非歐美大洋洲等五十多個國度,滿紙都是作者親歷的真實的愛恨悲喜,引得諸多讀者隨著她一起歌哭,歡笑,一起歷奇險,賞麗景。她也以自己的筆寫了那無法排遣而難以忘懷的痛。三毛四處流浪,把愛情寫在流浪的風塵路上。她的自殺是迎接輪回的惟一方式,是超脫于塵世的對生活和生命自身更高層次的擁抱。
三毛的撒哈拉
我們這些被文明捆綁的人,已經習慣于世俗的煩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將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勇氣的。當我們猶豫著對心中渴慕的美與愛的自由追求和大膽涉獵的時候,我們會想起這位女作家對自由的執著,和她那雙深泓卻清亮可鑒的大大黑眼睛。
1979年12月間,陳鵬仁回到臺灣去看三毛,希望把她的作品介紹到日本。當時,三毛送他四本書:《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和《溫柔的夜》,署名:“敬請鵬仁先生指正, 晚三毛上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是橫寫的,年月用的是阿拉伯字。陳鵬仁回東京以后,找慶應大學中國文學教授村松瑛先生商量,他很贊成,并把《撒哈拉的故事》分給他在慶應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班的學生分頭翻譯,但陳對翻譯稿不怎么滿意,于是把它擱下來。當時,陳鵬仁想自己來翻譯,惟因工作太忙,因此沒有著手。后驚聞三毛自殺,除感覺心痛外,便決心更要把她的作品介紹到日本去,以完成三毛和自己的心愿。
•三毛與我•
—— 我因為翻譯過日本女政論家犬養道子的《千金流浪記》,發現三毛的作品與犬養道子的作品有些類似,都是以在外國的生活經驗、見聞感觸為內容,非常有趣而很受歡迎,尤其給予當時出國還不是那么普遍時代的青年學生以很大的鼓勵和勇氣。
陳鵬仁,臺南縣人。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日文系教授,北京大學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武漢大學客座教授,武漢大學日本研究中心顧問。上世紀60年代留學日本、美國,后又在國民黨駐日機構任職多年,因而熟識胡蘭成先生與李香蘭(山口淑子)小姐,此外陳教授與臺灣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專家及藝文界人士均有交往。三毛女士曾是臺灣社會感人至深的人物,在文學領域她代表一種余韻悠長的流風,也是臺灣文化標志性的人物,她與陳教授結緣的經過,詳載于陳教授的著作《中國•日本•臺灣》第231頁中。此外,這本著作還記錄了陳教授與胡蘭成的交往及與林金生、林懷民父子的情誼,本屆西泠春拍中將呈拍多件陳鵬仁上款名人簽贈本如胡蘭成的《山河歲月》、林懷民《云門舞集》畫冊、李香蘭回憶錄等,彌足珍貴。
【時代的旋律】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開在春風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首名叫《甜蜜蜜》的歌曲通過無線電波,再通過卡帶的傳遞,喚醒了大陸青年人的情感和耳朵。鄧麗君用柔美的嗓音和純真的演繹風格,影響整整一代大陸歌星。有一些人為了能買到卡帶甚至托人從比較發達的城市購買。而這首歌也成了男女之間表達愛意和愛慕之情的最好媒介,那時總能見到穿著喇叭褲、騎著28式上海鳳凰牌自行車的年輕小伙子肩扛著碩大的雙卡收音機載著心愛的姑娘在街巷中穿梭的景象,而收音機里放著的就是鄧麗君。
為華語樂壇第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歌手,鄧麗君自14歲踏入歌壇以后,很快得到了華人社會,日本地區以及亞洲眾多人士的喜愛和肯定。上世紀80年代初,鄧麗君的歌唱事業也在第15個年頭迎來了輝煌。
1983年2月,鄧麗君推出了改編自唐詩宋詞的經典專輯:《淡淡幽情》。這張專輯,散發著至今仍無人能及的典雅風韻,它也把鄧麗君個人的歌唱生涯推到了頂峰。這一年,鄧麗君剛好30周歲,也是踏入樂壇的第15個年頭。12月29日,鄧麗君以香港紅磡體育館的一場演唱會為起點,舉辦15周年亞洲巡回演唱會。1984年元月7、8日,在中華體育館舉行的臺北站演唱會被命名為“十億個掌聲”——應該說在華語歌壇上,迄今為止,只有鄧麗君才配得上享此殊榮。這場演唱會由田文仲擔任主持人,他在開場白中表示,鄧麗君所擁有的個人殊榮就是華夏之光,她的歌聲象征自由、善良、和諧,為十億大陸同胞稱為“自由的呼喚”。這兩站演唱會,可以說正值鄧麗君最美麗時期、最佳嗓音效果、最搖曳身姿的時期,對鄧麗君的演唱事業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為她之后在日本市場的輝煌,做足了鋪墊。此外,舞臺模式、表演形式上的創新,對于華語樂壇演唱會有著重要的開拓性意義。她在現場演唱邁克兒•杰克遜的《beat it》,翻唱Bruce Springsteen《fire》那一席亮片流蘇紅裙,配上西式舞步完全打破了她固有的形象。
鄧麗君15周年亞洲巡回演唱會香港站及臺北站演唱會中所著的亮片流蘇紅裙,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站演唱會視頻:
她一生中唱過千余首歌曲,出過65張專輯,106張合輯,風靡全世界的華人地區,鄧麗君說“我唱歌的時候,就盡情地唱,別人究竟能接納多少,我不知道,又有多少情感愈合,我也不知道。”正因為鄧麗君的存在,才讓我們在那個年代突然發現歌曲原來也可以唱得那樣情意綿綿,漸漸地,我們知道了生活還可以換一種方法過,路也不止一條。她生命的早逝,并未影響到她聲音持久的生命力,也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她永遠年輕的樣子。今年,是這位一代歌后的60周年冥誕,各地都有規模不同的展覽、演出來懷念、紀念她。西泠春拍特以她美麗的倩影,作為名人手跡專場的封面,藉此對這位傳奇女性致以無盡的追思與崇高的禮敬! 懷念她,是懷念當時那個變化的年代,還有我們自己的青春。
2013 西泠春拍 鄧麗君 贈干爹簽名照
相紙 鏡框 1984年作
照片親題:“送給干爹:周伯伯生日快樂。侄女麗筠。84. 元. 9.”
說明:帶原框。原框背面親題:“二哥喝酒之賜,背后女人裸圖。送給干爹。易曲同衷。筠。”簽贈用紙反面為裸女海報一幀。
照片:33×22cm 襯紙:45×34.5cm
•鄧麗君與我•
——我很懷念她。(成龍)
——當生命悄然逝去時,靈魂卻永駐立于億萬歌迷的心海最深處,我們祝福她,愿她永遠美麗,光彩四射!(鄧麗君歌迷)
鄧麗君二哥的“筠園小館”紀念餐廳,成為人們重溫鄧小姐風采的溫馨之地。
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歌迷或選擇聚集到臺北縣金寶山“筠園”,以鮮花和歌聲追思這位美麗的歌者,或進入臺北市忠孝東路的“筠園小館”餐廳,陪伴鄧麗君的家人,點上一份鮮蝦冬粉包、酸菜肚片湯,椒麻鳳翅這些鄧麗君生前喜歡的菜品,圍繞著餐桌的則是鄧小姐與至親摯友的合影,其中就包括了她和周伯伯以及與二哥、二嫂的合影,那幅鄧小姐在1984年所贈的簽名照,也曾是墻上一景,時光匆匆流去,難得的是心頭那份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