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明(b.1941) 卓鶴君(b.1943) 水墨動畫片《山水情》人物山水設計圖冊
設色紙本 冊頁
1988年作
簽條:《山水情》人物山水設計圖。庚寅年春,秋寶題。鈐印:秋寶(白)
說明:附水墨動畫片《山水情》光碟一張。
三十一幀 尺寸不一
RMB: 220,000-280,000
上世紀80年代,國畫大師吳山明、卓鶴君,曾應邀參與水墨動畫片《山水情》創作。《山水情》堪稱90年代商業化之前藝術動畫的巔峰之作,其之作精良程度,從當時所作人物、山水設計便可見一斑。即將亮相“西泠印社中國國際動漫節·名家漫畫作品展暨第三屆漫畫拍賣會”的三十一幀設色紙本設計原稿,估價達22-28萬。素衾且立的琴師,雋朗可人的漁童,包含文脈傳承的情感,通過楓紅竹翠,溪泉淙淙,魚戲鷹嘯含蓄地表達,琴音不止,記憶綿綿。
動畫電影“中國學派”對世界動畫電影的貢獻可謂矚目,難得的是歷經80年發展,一代代動畫電影人對展現民族風格,保持著高度的自覺。50年代初,見證了建國盛舉的藝術家聚集上海,他們以極大的熱情,促發了中國美術影片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大銀幕上,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片標,成為高品質民族動畫的代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首任廠長特偉,是動畫電影“中國學派”創始人之一,他的一系列作品《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家喻戶曉。把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用於動畫制作,無論在風格還是技術上,都是世界動畫史上的一大創舉。退休之后,特偉導演邀請到國畫家吳山明、卓鶴君,古琴演奏家龔一,傾情創作了一部19分鐘的短片,而這也成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迄今最后的一部水墨動畫。
外來的動畫,在小蝌蚪找尋媽媽的旅程中,賦予傳統水墨以新生。歷經幾部作品的進化演變,《山水情》在山水、人物造型上,可以說集之大成,也更趨寫意,體現出尊者姿態。整部動畫就像是一部慢慢展開的山水畫卷,從單幀畫面或者背景看,無疑都保持了傳統水墨山水的藝術手法。從布局、透視,到明暗、色彩、冷暖,“三遠”的層次,結合到現代電影語言鏡頭的搖移,散點透視,則保留在景深關系里,綿延流傳著山水長卷的觀畫習慣。從人物形象看,線描皴染的效果,不僅讓人物天然具有脫離塵世的仙風道骨,纖細漂亮的動作,也顯得極其柔和高雅,體現出別樣風范。景隨人移打破固定地點視域的局限,具有時空跨越性。種種充滿了中國式的優美韻味,出自傳統水墨和影視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在美學理念和表現手法的融合和碰撞。老一輩動畫人滿懷民族自豪感,熱情催生的中國動畫學派,顯示了這個古老國家頑強的文明慣性,在80年代后的商業大潮來臨之后,中國動畫發展在美學與市場定位上都面臨新的挑戰。在當今的電影大工業時代,回頭看這一部分水嶺意義的作品,影片在琴聲切切中,抒發著傳統文人的風氣傳承,可以說從主題到制作過程,《山水情》都是一個極具符號性的代表之作。
根據資料顯示:與之前《牧笛》的傳統逐格拍攝手法不同,《山水情》是對準原幅背景進行拍攝,再與逐格拍攝的動畫鏡頭相合成。而在“惜別”的高潮段落,更是采用畫家現場作畫,攝影師現場拍攝的手法,再與動畫鏡頭合成。當觀眾看到的動畫不只是幾張事先精制出的賽璐璐的重合,還融入了畫家即時創作中的靈感以達到水墨畫那種寫意效果,非一般動畫所能企及。這樣不惜工本追求藝術的創作方式,被當時的日本動畫界稱為“奇跡”,中國水墨畫在世界動畫舞臺上的驚艷亮相,來自當年美影廠無條件的經濟、人力支持。由於要分層渲染著色,制作工藝非常復雜,一部短片所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是驚人的。
從50年代初文化部就確立了“美術片要為兒童服務”的指導思想,所以題材上結合傳說、民間故事,貼近生活的同時,也肩負著對兒童的教化使命。《山水情》強調的是民族文化內涵,詮釋的是極具中國身份的哲理和韻味。通過傳統水墨,名家的古琴獨奏復現著含蓄的隱喻,通過雛鷹離開母鷹獨自展翅翱翔的情景,是這種文人雅士精神品質的傳承的最好詮釋。如今的動畫人時常感慨曾經水墨動畫的輝煌,其實從當代水墨向前追溯,不可脫離的是宋元文人畫的風氣。20世紀初,林風眠、吳冠中先生,擺脫了傳統水墨題材、色彩的話語規范,充分借鑒西方抽象繪畫的形式語匯,開啟中國畫的現代化轉型。當年《山水情》的背景設計卓鶴君,同樣鐘情于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畢加索,當代水墨,或許是當代藝術中最不能與傳統割舍關系的一支,堅持用自己的語言,爭取著自己賴以存在的人文環境。國粹不但沒有淡出,衍生出新的生命力。如今回望上世紀80年代,動畫電影所促成的一次大師合作,除了回憶與贊嘆之外,可能那種實驗精神才是新人文精神的一種表達,也獨具討論的價值。
水墨動畫片《山水情》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