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西南聯大成立七十五周年,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呈拍“紀念對日抗戰七十五周年近現代名人手跡”專場《西南聯大師生致容琬詩文冊》,涵蓋抗戰初期西南聯大高層、文史哲最一流學者及同輩百人為金石學家容庚之女容琬所題詩文、箴言。西泠拍賣特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及北大、清華十余位社會文化史、近現代革命史研究專家、西南聯大研究學者、出版社編輯,圍繞詩文冊內容,就聯大早期遷至昆明、文法學院在蒙自時期學習的艱辛歷程,師生面對民族存亡、以學救國的堅定立場,以及抗戰期間知識分子生存狀態等內容展開座談,同時對所涉諸位大師個人手稿研究作自由發言。
聞一多先生長孫、社科院近代所研究員聞黎明教授(左二)講述詩文冊相關西南聯大早期背景
與會專家均對該詩文冊的歷史價值予以高度肯定。這本首次公開的珍貴詩冊集于1938 至1939 年間,隨當時戰事變化,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師生分三路長途跋涉由湘如滇,合并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容琬隨北大入讀聯大外國文學系,詩冊所留手稿的教授以文學院最多。其中聞一多、陳寅恪、朱自清、吳宓、威廉•燕卜蓀(William Empson)、錢穆、羅常培、湯用彤、容肇祖、吳晗等大師手稿尤為珍貴,聯大高層要員蔣夢麟、鄭天挺、嚴文郁等亦在此冊留言。
聞一多先生長孫、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聞黎明先生,一直致力于西南聯大歷史專題研究,并著有《抗日戰爭與中國知識分子:西南聯合大學的抗戰軌跡》。近年除已經收錄之外,聞一多先生手跡極為少見,看到這本詩冊中珍貴手稿,令他十分激動。詩文冊中聞一多先生題寫的是他輾轉入滇途采風收錄的安順民歌,歌詞“去時容易轉時難”,展現了他作為詩人的特點,更是勾起聞黎明老師不少當年昆明生活的回憶。他表示,史學研究與歷史文物收藏互相推動,作為研究材料,文物資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和支撐,而從研究的角度,學術佐證對文物價值的深入挖掘與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李長莉博士,長期關注中國近代文化轉型課題。她認為,相對于當時艱苦的生活,這本詩文冊中體獻出來的是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是他們感性世界的展露,反映了不同的心境,極富個人特色。陳寅恪所題贈詩,原為唱和吳宓所作,總題《吳氏園海棠二首》,此選其一?!按松z恨塞乾坤,照眼西園更斷魂”的詩句,就可見其戰時沉重的心情。而時任聯大歷史學系教授鄭天挺先生錄《淮南子》“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句,鈐印“及時長樂”,更是讓她回憶起親聆老先生耄耋之年在南開大學講學時,老一代歷史學家、教育家的學者風范。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后孫家紅,帶來了九州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一書。同時他在會前也將詩文冊帶給他的導師,西南聯大校友會副會長、著名經濟學家張友仁先生??吹疆斈赀@些教授的手跡,剛過九十歲生日的張先生,也回想起早在西南聯大學習期間,滿懷崇高理想的追求,正是導師們學為人師行為師范的風采,影響他們一代聯大學子筆耕不輟,延續至今的治學實踐。
其他與會各專家從各個角度,豐富解讀了這份詩文冊的含義。他們表示詩文召喚出聯大早期起居弦誦于蒙自、昆明淳樸風土中的境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大師手稿無論內容還是書法本身的藝術魅力,都極具保存價值,而學生之間直抒心意的溫情,在抗戰時期同仇敵愾的氛圍下,成為記憶中最美好的一面。而容琬其人勾連出的歷史線索和復雜的人物關系,也留下不少待考的歷史之謎。據悉,該詩文冊及聲明稿將在12月26、27日在杭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2012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預展現場與公眾見面,并于12月31日在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三樓世貿廳舉槌,真正帶來拍場一縷蘭香浸繞下的民族、國家、歷史記憶。同時,各位近現代史的專家對西泠秋拍名人手跡專場另一件拍品蔣介石政權《關于維護釣魚島主權的聲明》原稿(最后發表定稿)的價值也作了充分肯定,更對西泠堅持學術指導拍賣致力收藏與學術平臺的互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