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是二十世紀享有世界地位的大畫家,平生簡樸,不喜應酬,全憑畫目示人。五十三歲時,妻兒先行移居巴西,而獨留自己在上海,潛心于藝術上的探索與創作。作為中國現代繪畫的先驅,林風眠具有強烈的批判和創造精神,一生求新求變,力圖融通中西藝術的脈絡,開啟了藝術變革的新風,為中國現代美術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77年10月19日,林風眠獲準出國探親,而此次上拍的兩件作品《百花爭艷》與《雙鷺》,均系林風眠在出國前夕親手贈給于庾梅女士的留存之作。林風眠在致于女士的簡信中寫道:“庾梅同志,送上花一幅,請指正為感,即致敬禮。林風眠,一九七七年九月十日。”而受贈人于庾梅女士當時在上海中國畫院從事財務工作,是畫院建院以來最早的一批工作人員,與唐云、朱屺嶦、程十發等著名畫家友誼頗深。林風眠贈予于女士的這兩件作品絕無應酬之嫌,都是林風眠不同類型的典型之作,其中《雙鷺》還于1977年作為掛歷出版。當時出版畫作絕沒有今天這樣容易,對于林風眠這樣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家,將自己的傾心之作贈予他人,可見與于女士的交誼日久彌深,于女士也將林風眠的畫作連帶簡信妥善保存至今,珍視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林風眠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有這些朋友的慷慨幫助與細心照顧,才讓藝術家在其晚年得以延續和煥發藝術的新生命,是為畫之幸,人生之幸,友情之幸!
水墨畫《雙鷺》是林風眠繪畫的重要題材,從現有的材料看,類似的作品可追溯至三十年代,五十年代開始形成獨特面貌。畫面中,蘆葦處理比較簡約,背景色調以花青帶墨為主,橫筆濕涂,造就空落的虛境,形成了一種開闊郁寂的氣氛。而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蘆葦的表現層次趨向豐富,和鷺的呼應更為密切,背景處理則側重偏暖的淺綠色調。這種冷暖色調的不同表現,或許可以反映出林風眠在不同時期內心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那些堅挺鋒利的線,刺破了世界的寂寥;而靈動的軀干帶給這個世界的恰恰是漫步于荒原之上的那些自由的生命。
作于1975年的重彩《百花爭艷》,則是那一時期花卉創作的精品之作。(可參見《林風眠全集》下卷133同類作品《百花爭艷》)林風眠的花卉無論是什么色調,總是以一種怒放的姿態呈現在我們眼前,這是對自然的歌頌,蘊藏著畫家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給人以美好的感受與向上的力量。而是作《百花爭艷》色調以紅黃為主,間有紫白色,輔以大片暖灰綠的葉子作襯,花朵愈發顯得嬌艷、熱烈。看著畫,一股的暖流淌過心田,我相信,只有一個對生活充滿真摯情感的人才能畫出如此打動人心的作品。
人生的種種不幸和非人的待遇,對于熱愛生活的林風眠來說,是一種折磨,更是激發他創作的不竭的源泉。正如其在《自述》中所說:“經過豐富的人生經歷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誠,用我的畫筆,永遠描寫出我的感受。”
林風眠 雙鷺圖
紙本 彩墨
簽名:林風眠
鈐印:林風瞑印(朱)
說明:1.本作品為1977年林風眠即將離國之際贈予好友兼同事于庾梅同志。
2.藏家簡介:于庾梅,杭州人,是上海中國畫院正式建院時最早的行政人員,曾長期在畫院擔任財務工作,與畫院林風眠、唐云、朱屺嶦、程十發等老畫家交往頗深,彼此住處鄰近,常得到畫家字畫饋贈。
45x62.5cm
林風眠 百花爭艷
紙本 彩墨
1975年作
簽名:林風眠 一九七五年
鈐印:林風瞑印(朱)
說明:1.本作品為1977年林風眠即將離國之際贈予好友兼同事于庾梅同志。
2.附林風眠致于庾梅贈畫信札一通。
3. 信札僅為佐證,非拍賣品。
4. 藏家簡介:于庾梅,杭州人,是上海中國畫院正式建院時最早的行政人員,曾長期在畫院擔任財務工作,與畫院林風眠、唐云、朱屺嶦、程十發等老畫家交往頗深,彼此住處鄰近,常得到畫家字畫饋贈。
46x5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