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317
王 鐸(1592 1652) 行書懷友柬五言詩
綾本 立軸
識文:舊日同欣賞,茅堂晚共之。雪香梅發處,人憶雁來時。離亂山魈語,艱危鐵室悲。更盟紅紫岫,馨逸與相知。懷友柬。
款識: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朱) 煙潭漁叟(白)
鑒藏印:禮耕堂(白)
說明:清康熙三十年進士鄒管收藏。
WANG DUO CALLIGRAPHY OF FIVE-CHARACTER POEM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193×47.5cm
RMB:500,000-700,000
作者簡介: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癡庵、東皋長、煙潭漁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累官經筵講官,禮部尚書。清兵入關,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東閣大學士。順治三年仕清,官至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文、書畫。其書法名重當時,與董其昌并稱。
藏家簡介:鄒管[清],字晉公,號芑園,江西南豐人。生卒年不詳。康熙三十年進士,官山東即墨知縣、禮部主事。康熙五十二年廣東鄉試副主考。著有《禮耕堂》二卷等。
——王鐸《行書懷友柬五言詩》軸欣賞
◎ 胡西林
《行書懷友柬五言詩軸》是典型的王鐸行書作品。王鐸晚年作草書有一筆書之謂,往往一軸書法三五筆通貫全幅,筆走如蛇行,曲曲彎彎的墨線充滿韌性,都是張力。而此軸《行書懷友柬五言詩軸》卻是字字離立,結字豐滿而氣韻張揚,猶如游泳運動員,每一個字都飽綻發達的“肌肉”,顯示出健壯的“體魄”。王鐸學書最崇拜羲獻父子,但是在他所處的晚明與我們今天一樣,也見不到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尤其見不到王羲之的真跡),而在中國古代書法家中,他認為最能深入羲獻書法堂奧的是米芾。所以由米芾溯二王是他一生書法用力最著之所在,《行書懷友柬五言詩軸》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這種功力,既不遺形,又得神韻,堪稱佳作。作字字離立的行書,對書家結字和控筆的能力要求極高,我們可以單獨解構這幅作品的每一個字,也可以通軸看整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顧盼關系,不難看出,這幅作品的小循環(結字)與大循環(章法)之間被一股通暢的氣韻相聯系,字字離立又字字照應,用筆控制得極好。這也正是米芾最為擅長的。所以,由王鐸看米芾再遙望羲獻父子,是崇山峻嶺,各為高峰,高峰與高峰之間雖然也各自離立,但他們連為一脈,誰也不能取代誰。
《行書懷友柬五言詩軸》書王鐸自作五言詩一首,未署作年,但依其面貌可以斷定是王鐸五十歲以后所作。理由如下:
1.此作兩方鈐印中有一方是“煙潭漁叟”。“煙潭漁叟”是王鐸晚年常用的號,以目前所見,王鐸大約在48歲前后起用此號。
2.所錄詩是王鐸的五言懷友舊作,詩中憶及“離亂”。王鐸一生處在顛波中,但在他諸多詩中的被痛苦地述為“離亂”的,是崇禎十三年(1640)10月他赴任南京禮部尚書途中開始的,此時他49歲。而更大的“離亂”是從崇禎十四、五年開始到清順治二年(1645)之間,此時王鐸50至54歲。從詩的內容看應該屬于這一時期。
3.比照王鐸書法,此為他50歲以后風格。
所錄五言詩是王鐸甚為喜歡的一首詩,《王鐸書法全集》卷5第1631頁也有同一詩作的行書作品。《行書懷友柬五言詩軸》綾本,縱193厘米,橫47.5厘米,品相完好,是可圈可點的王鐸書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