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75
估價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61,600(含傭金)
王 翚(1632~1720) 寒鴉古木圖
水墨紙本 鏡片
款識:李營丘寒雅古木,劍門樵客。
鈐印:王翚私印(白)
鑒藏印:曾經我眼即我有(朱)
WANG HUI CROWS AND ANCIENT TREES
Ink on paper, mounted
29.5×23cm
RMB: 50,000-80,000
作者簡介:王翚,字石谷﹑臞樵﹑號耕煙散人﹑清暉主人﹑劍門樵客等,江蘇常熟人。初為王鑒弟子,后轉師王時敏,為虞山派創始人。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四王”。又加吳歷﹑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
四 王 吳 惲
用抗鼎之力 得山樵真訣——王原祁《仿黃鶴山樵淺絳山水圖》賞析
◎ 胡文虎
王原祁《仿黃鶴山樵淺絳山水圖》,紙本立軸,畫右上方自題詩曰:“力無抗鼎繼師承,吮筆濡毫便可憎。擬向山樵得真訣,推門落臼幾層冰。”從詩意可知王原祁對這幅作品是十分滿意的。這首詩看似謙虛,實際上講出了畫理。他說無抗鼎之力繼師承,當拿起筆來畫畫時便感到可憎。要想學到黃鶴山樵的真訣,得入門落臼破幾層冰。要學到黃鶴山樵的真訣甚難,非得有破冰幾層的毅力和決心。從這幅畫來看,王原祁他是學到了黃鶴山樵的真訣。
傳統中國畫講究師承,黃鶴山樵即“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他是趙孟俯的外孫,他繼承趙孟俯豐韻并參酌唐宋諸名家,以董源、巨然為宗,廣征博取,融古創新遂成大家。王原祁是王時敏之孫,王時敏學畫老師是董其昌,他與董其昌交往三十余年。董其昌師承董源、巨然、二米及“元四家”而自立面目,創“南北宗”說,推“南宗”為文人正脈。從上述師承關系可知王原祁師承董其昌及王時敏之學,上追“元四家”和董源、巨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主張好畫當在不生不熟之間,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書卷之氣盎然紙墨外。王原祁山水面目格局影響后世,弟子頗多,形成“婁東派”,與王時敏、王鑒、王翚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稱為“四王吳惲”。
王原祁畫山水,有其自己見解,他是實踐著董其昌所言:“以景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王原祁作畫,不是在于反映自然之美,而主要在追求筆墨、宣紙與濃、淡、干、濕等各種墨法結合而產生的材質與技巧結合之美,畫面墨白塊面結構之美。他把董其昌這一繪畫理念在實踐中發揮到極致,這幅《仿黃鶴山樵淺絳山水圖》可以看作一個有力例證。此圖用許多大小不等的小方塊和鈍角塊石堆積成主峰,以干筆淡墨勾出山峰轉折輪廓,再用各種濃度不同的墨色,從淡到深,從枯到潤,從潤到焦,從疏到密,反復多次皴擦、積染,使那些大小不等的塊面層層交迭,產生厚重而毛茸茸的質感。近看筆墨交錯,模糊蓊郁,遠看卻層次分明,蒼潤沉渾,山石繁密,草木蔥蘢,村居、水閣、小橋隱于其間,畫的主體和靈魂在筆墨效果。王原祁是善于發揮中國山水畫筆墨美的巨匠。他亦喜畫設色山水,多用黃公望“淺絳法”,并把筆墨與色彩溶合為一,達到“色中有墨,墨中有色”,頗具特色。
這幅《仿黃鶴山樵淺絳山水圖》雖無注明創作年月,但我們可從現藏故宮博物院的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圖》來對照。是幅作于康熙丙戌(四十五年,1706年),畫上右上作者自識:“黃鶴山樵為天矯,其骨力在神不在形,此畫中之猶龍也。寫此請正澹翁,亦另開一面耳,然敢望出藍之譽也。”兩幅畫對比,可見是同在65歲時所作。這兩幅畫與其說是仿黃鶴山樵,不如說是仿董其昌而自出機杼,王原祁自己也說是“另開一面耳”,“敢望出藍之譽也”。
“四王”山水作品,初看大部分是仿、摹、臨唐宋元諸名家的,實際上都參有己意,是在學習傳統基礎的再創造,形成自己面目。1986年秋,我陪陸儼少先生去蘇州拜訪吳待秋之子吳木先生。當欣賞了吳木先生的“第三類”畫后,陸儼少先生驚喜地指著說:“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畫創新!”又說,“中國畫創新要在傳統基礎上創新。這畫看是學王原祁,實際上是學董其昌,我亦是學董其昌的。你要是看懂了董其昌,說明你有進步了。”陸老這番話,二十年來我一直牢記在心。“四王”的畫及其技藝,“五四”運動以后,遭到不公正待遇,幾乎成為國畫界保守、落后的代名詞,直到近數十年來,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等大師,對“四王”的筆墨技巧均有很高評價。因此近些年人們對“四王”作品十分重視,爭而藏之。《仿黃鶴山樵淺絳山水圖》是王原祁得山樵真訣的滿意之作,這幅畫先由浙江嘉善的查有銑收藏,后為陳崇本收藏,再是伊秉綬送給翁方綱收藏,翁方綱再相贈給門生梁章巨。梁章巨是清中期的鑒賞家、大收藏家,他在題跋中說:“此畫舊為其恩師蘇齋(翁方綱號)詩境軒(翁方綱書齋)中掛壁物。”翁方綱贈畫時對梁章巨說:“此本伊墨卿所貽,閩物歸閩人宜也。”因伊、梁都是福建人。經過250多年,到1953年此畫由大收藏家錢鏡塘收藏,并請吳湖帆鑒賞后題寫了簽條。此畫歷經三百余年,被收藏家視若拱璧,秘不示人,呵護至今,品相完好,此畫之珍,不言而喻也。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